2011年12月1日  星期四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西方的大逃避

2011年12月01日09:0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可能還糾結於法國總統薩科齊對英國首相不顧顏面的指責,英國《泰晤士報》的評論對彌漫於歐洲的債務危機並不看好,文章的標題都有些嘆氣《承認吧,歐元危機無解》,文中則甚為稀罕地道出了真話。西方世界的政治和經濟故事已經變成關於逃避的故事。

  西方問題的根源並不是非理性的市場行為、資本家的從眾心理、過度杠杆化的經濟以及危險的金融操作,這都是西方尋找的替罪羊。

  英國女王伊利莎白二世在2008年金融危機剛爆發時,問了經濟學家一個問題:“為什麼沒有預見到它的到來?”這個問題如今還在問,問題是,他們難道真的沒有發現嗎?

  歐元從一開始設計就不是一種完善的制度,歐洲的政治精英們不會蠢到連這都想不到的地步。歐洲大陸有一種傳統,在危機中促進歐洲的進步。隻有貨幣聯盟而沒有財政聯盟,也許本來就是為今日危機的處理埋下的“伏筆”。這樣來解釋為什麼讓債台高筑的希臘加入歐元區才顯得合情合理。

  撇開“陰謀”論不說,其實希臘的債務危機僅德國一國就能進行援助,但默克爾並不鬆口,因為在關鍵的時刻救援遠比不加條件地救援更具有主動性。

  按專家的看法,美國的債務比歐洲更為嚴重。歐洲可能是因為利益的考慮而正選擇時機,而美國則是真正遇到了危機,但現在有歐洲債務的問題暫時轉移了對它的關注。

  《貨幣戰爭》用大量的實例証實了每次戰爭的背后其實都有資金運作的痕跡,因為隻有戰爭,一方面能攫取更多的資源,另一方面可以轉移國內的矛盾,從而實現一種對責任的逃避。

  金融危機的結果也許我們並不願看到,《泰晤士報》的論斷我們也不願認同,但“未來歷史學家將把這幾十年稱作‘大逃避’”的觀點有新意而且有道理。

  這種逃避,是想避免這樣一個結局:西方的統治已經終結,優勢已經喪失,傳承下來的東西已經不在,屈居人下,而且再不會出頭。(楊子岩)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1年12月01日   第 06 版)
(責任編輯:陳興來)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