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頁|

 

 

回歸理性,中國樓市准備好了嗎?

2011年12月13日08:29    來源:新華網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新華網上海12月12日電(記者葉鋒)9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為明年樓市調控定調:要堅持房地產調控政策不動搖,促進房價合理回歸,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限購”等調控手段明年將繼續下去,市場應拋棄一切不切實際的幻想。

  對樓市持續保持調控高壓,表面看是對高房價的遏制,本質上是中國房地產業發展路徑的一次大調整,從過去那種狂飆突進的態勢轉入理性軌道。這次調整可能意味著三個方面的終結:房價“隻漲不跌”的終結,投資“隻賺不賠”的終結,以及房價“屢調屢漲”的終結。
 
  目前不少地區房價的下調,可看作是長時間提前透支房價上漲紅利之后的一次回吐。目前看,這種調整離“合理回歸”仍有距離。調控既然會繼續,樓市博弈的各方參與者需要為適應新的游戲規則而做好准備。
 
  開發商需要做好准備。低成本融資、低風險開發的時代可能不會再來,暴利也不再那樣唾手可得。和其他行業一樣,行業的兼並重組將會成為常態,不少此前想“渾水摸魚”的企業將會被趕出去。意識到房地產開發風險的不少房企都在轉型,或轉向保障性住房開發,或改作純粹的房地產投資基金,或轉向能源、金融乃至生態農業等“潛力領域”。當然,踏踏實實做好產品的開發商,仍然會被市場認可。
 
  購房者需要做好准備。房價會像股價那樣出現波動。購房用來自住的人群不必過於擔心,畢竟價格變化沒有影響住房的使用價值。但將買房視為投資手段的人們則要有心理准備,“樓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房價上漲獲利了無需和開發商分成,房價下跌賠本了也隻能自擔后果。此外,將來持有房產超過一定數量也需要承擔房產稅。投資者應適當抑制,投機者應堅決打擊,但對自住者應保護,對首次購房、使用公積金貸款購房、購買保障性住房等行為都應減輕其負擔。
 
  地方政府需要做好准備。告別“土地財政”勢在必行,如果不主動調整,那就隻能在一輪又一輪的調控中“被調整”。部分先行地區近年來已在主動降低對房地產的依賴。地方不應再把大量心思放在“經營土地”上,而應加快調整經濟結構、培育新的產業,以找到新的稅源。有人甚至建議,將一次性收取的土地出讓金改為70年或50年收取。地方對房地產的興趣,應更多地體現在保障性住房方面。當然,這需要從財稅體制、政績考核等多方面加快改革。
(責編:鄒雅婷)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