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頁|

 

 

李克強:中國環境總體惡化趨勢未根本改變

2012年01月05日09:50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中新網1月4日電 據環境保護部網站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日前在第七次全國環境保護大會上發表講話時強調,中國正處於工業化中后期和城鎮化加速發展的階段,發達國家一兩百年間逐步出現的環境問題集中顯現,呈現明顯的結構型、壓縮型、復合型特點,環境總體惡化的趨勢尚未根本改變,壓力還在加大。
 
李克強指出,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環境保護,把保護環境確立為基本國策,大力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十一五”時期,國家作出一系列新的重大部署。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中國環保工作取得顯著成績。
 
——環境保護從認識到實踐發生重要變化
 
國家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和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戰略任務,環境保護在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顯著增強。經全國人大批准,組建了環境保護部,為更好地發揮環保在服務民生、宏觀調控等方面的功能提供了組織保障。制定了循環經濟促進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等法律法規,修訂了水污染防治法,環保的法律支撐更加有力。出台了一些有利於環境保護的價格、財稅等經濟政策,以及綠色信貸、綠色証券、生態補償等舉措,市場機制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更加顯現。國家“十一五”環保規劃確定的各項指標和重點任務全面完成。
 
——環境保護投入和能力建設力度明顯加大
 
“十一五”期間,從中央到地方都加大了環保的財政資金支持,帶動全社會環保投入2.1萬億元,有力地推動了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進入快車道。中央安排專項資金70多億元,完成了全國一半以上的縣區級環境監測站標准化建設,初步建成了環境監測和污染源自動監控網絡。過去環保系統一些基層單位“廢氣靠聞、污水靠看、噪聲靠聽”,現在已經有了很大改觀。環境執法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完成了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開展了中國環境宏觀戰略研究,加強了科技攻關、人才培養、國際合作,為做好環保工作提供了基礎支撐。
 
——環境保護優化經濟發展的作用逐步顯現
 
大力推動環境保護的“三個轉變”,促進保護環境與經濟增長並重、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同步,以保護環境優化經濟發展的工作逐步加強。在結構調整中,嚴把節能環保關,採取綜合措施淘汰落后產能,全國30萬千瓦以上火電機組裝機容量佔總容量的比重由47%提高到71%,鋼鐵行業1000立方米以上高爐比重由21%增加到52%。嚴格項目環評,實行必要的區域限批,國家層面拒批的“兩高一資”建設項目總投資達3萬多億元。加強重點行業環保核查,積極推行清潔生產,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出了貢獻。
 
——污染防治和主要污染物減排成效明顯
 
持續推進重點流域、區域污染防控,著力解決突出污染問題,部分地區環境質量有所改善。加大飲用水水源保護力度,解決了2.15億農村人口飲水不安全問題。支持6600多個村鎮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和生態示范建設,2400多萬農村人口直接受益。五年中,主要污染物減排預定任務超額完成,全國城市污水處理率由52%提高到77%,火電脫硫比例從14%提高到86%,七大水系好於Ⅲ類水質的比例提高幅度超過14個百分點,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期間環境質量得到有效保障。
 
李克強強調,當前,一些地區污染排放嚴重超過環境容量,突發環境事件高發。今年以來,節能減排形勢十分嚴峻,前三季度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幅度隻有1.6%,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反而上升7.2%。總的來看,環境保護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
(責編:鄒雅婷)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