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頁|

 

 

符合長期投資要求 也是國際通行做法

養老金入市並非為了托市

2012年01月12日08:58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近日,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表示,可分步推進地方養老金投資運營,實現保值增值,地方養老金入市是大的趨勢,也是國際上的通行做法。此前,中國証監會主席郭樹清也表示,將鼓勵社保基金、企業年金、保險公司等機構投資者增加對資本市場的投資比重,積極推動全國養老保險基金、住房公積金等長期資金入市。

在當前股市極度低迷的情況下,養老金的入市是否會給信心不足的市場注入一針強心劑呢?

養老金入市意在保值增值

事實上,關乎百姓切身利益的社會養老保險金一直存在著資金不足的問題。“如果對個人繳費賬戶做實,現在養老金收支就有缺口。”戴相龍表示,如果從目前養老金的收付水平看,中國在20年左右時間內,可用當年收入支付當年支出,而20年后的收支缺口將迅速擴大。

而《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1》則指出,我國養老金存在兩大問題:一是養老金收不抵支,二是養老金收益率過低,過去10年的養老金年均收益率不足2%,低於同期的通脹率。這意味著我國的養老金在持續縮水。

“養老金的運營,以前主要是通過銀行存款利息獲得保值、增值。”中央財經大學金融証券研究所所長韓復齡對本報記者表示,在當前通貨膨脹情況下,僅通過這種方式已不敷養老金增長的需求了,這就決定它需要有新的投資品種,以幫助其保值增值。

目前,我國養老金儲備共由三部分構成:由中央政府管理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由各地政府負責管理的“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和由雇主自主負責的“企業年金”,而目前唯一沒有“入市”的部分就是地方社會養老保險基金。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証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養老金“入市”,既符合資本市場長期投資的要求,也符合養老金長期積累的保值增值需要。因此,從理論上講,養老金可以通過“入市”尋求保值增值機會。

可解決市場資金不平衡問題

去年,中國股市經歷了最低迷的時期,股指仿佛一夜之間跌回了10年前的水平。而今年,在新股發行保持高速頻率的情況下,投資者參與的熱度依然不高,市場亟待更多的資金介入,以期帶動整體行情向好。此時,養老金的入市無疑對股市是一大利好。

對此,韓復齡表示,過去我們對養老金的限制比較嚴格,隻讓保險資金開放一部分進入市場。而現在通過進入証券市場,不僅可以分享我國經濟增長的成果,而且增加了証券市場的資金供給。同時,還可以改善一級市場、二級市場資金不平衡問題。

“養老金入市對股市產生的影響大小,主要取決於養老金儲備總規模。”董登新認為,從美國的經驗來看,美國私人養老金總儲備超過了美國股市總市值,因此,美國養老金市場與資本市場相得益彰,二者是相互促進、相互發展的。尤其是美國養老金主要以共同基金(即投資証券投資基金)為主,基金投資佔比高達50%以上,龐大的基金群正是美國股市最為強大的機構投資者和組合投資者,也是美國股市的穩定器和中流砥柱。

董登新表示,我們期盼著中國養老金市場規模的不斷壯大,這樣才能對中國股市的長期穩健發展起到有效、良好的作用。

運行監管還需要細化規則

戴相龍強調,養老金入市,不是政府“托市”或“救市”,全國社保基金的投資是自主決策的,不存在政府干預的“托市”行為。他同時表示,國務院和主管部門將按“十二五”規劃的有關內容積極研究,力爭使養老金以最佳途徑入市運營,“有建議將一筆資金委托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管理,也有可能專門成立一個獨立的法人機構運營管理。”

韓復齡也認為,養老金入市應該根據其特性,有步驟、有針對性的,根據養老金的特點來選擇適合養老金的投資組合,譬如,可以先投資債券市場基金,或者貨幣市場基金,少投點兒股票市場基金,隨著資金規模加大、投資經驗的積累,然后再擴大投資的范圍。

但對於養老金入市后的風險,董登新還是有所擔心。“養老基金入市的風險,關鍵就是在買股票投資部分。在投資股票的這部分基金中,很多時候像個大散戶,頻繁地進出市場、頻繁地換倉,甚至有的高買低賣。”董登新認為,這就有可能存在豪賭、投機的成分。而對於虧損后的問責,需不需要補償或者賠償等方面,今后可以有更加細一點的規則出台。同時,在投資中會不會存在道德風險,需不需要有進一步的問責制度來克制道德風險的發生,都需要進一步去探討。(本報記者 周小苑)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2年01月12日   第 02 版)

(責編:陳興來)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