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頁|

 

 

沒人可以對和平說“不”

周志懷

2012年01月17日08:48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1月14日,國民黨“開票之夜”會場上,有民眾高呼“凍蒜”(當選)。
 
本報記者 任成琦攝
 
閱讀提示——
 
2012年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已揭曉。此次選舉是兩岸和平、安定、發展與兩岸分裂、沖突、動蕩之間的對決。選舉結果預示,兩岸關系又將獲得可穩定、可持續、可預測的四年,台灣經濟也將獲得繼續提升的內外環境。   
 
馬英九此次勝選,是其在內部施政遭遇重大挑戰、競選連任環境險惡的形勢下取得的。
 
實際上,在2008年之后的島內朝野較量中,國民黨在氣勢上處於下風,究其原因,主要有四點:一是經濟因素,民眾沒有感受到生活變得更好。馬英九帶著760多萬民眾“馬上好”的期待上台執政,盡管妥善應對了2008年的金融風暴,發展經濟取得亮麗成績,2010年經濟增長率高達10.88%,但由於失業率居高不下,房價、物價高漲,貧富差距擴大,特別是青年人就業不易,民眾不滿與不耐情緒較為普遍。二是執政團隊缺乏人和,內聚與向心力不足,部分政策難以攬取民心。三是改革理想與現實脫節,改革方法簡單,引發有關各方反彈。四是無法擺脫民進黨強行為其貼上的執政“無能”標簽。五是在諸多不利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國民黨的支持者逐漸流失,執政基礎不斷受到侵蝕。在2008年后的5次民意代表補選中,國民黨接連失利。特別是在2010年底“五市選舉”中,國民黨雖然保住台北、新北和台中三市市長席位,但總得票數卻輸給民進黨40萬。這些不僅使馬難以走出執政困境,也成為其競選連任的“絆馬索”。
 
在選情十分不利的情況下,馬英九及其競選團隊揚長避短,開始強打“兩岸牌”,尋求突圍。2008年以來,島內不論是藍綠陣營或中間團體所做的民調都顯示,馬英九當局發展兩岸關系均為各項施政滿意度中最高、最亮麗的成績。近4年來兩岸關系的歷史性突破,為馬英九最終連任創造了首要和必要條件。
 
馬英九之強則為蔡英文之弱。蔡英文堅持“台獨”分裂立場,成為她此次競選的最大死穴。
 
相比台灣以往歷次“大選”,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所顯現的正面與積極作用十分明顯與突出。
 
首先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2008年以來兩岸關系持續改善與發展,兩會制度化協商持續進行,全面直接“三通”的實現和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簽訂,使兩岸經貿關系日趨緊密,人員往來日益頻繁,和平紅利日漸擴大。即使是綠色媒體也不得不承認,“大陸對台灣外銷商品表現的大方態度,的確說服不少南台灣選民重新考慮是否應轉向支持馬英九”。事實表明,沒有人可以對和平說“不”,沒有人能夠拒絕協商,也沒有人願意關上兩岸交流合作、互利互惠的大門。
 
其次是民進黨首次被迫改變選戰主軸。由於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趨勢,也由於大多數台灣民眾支持兩岸交流合作、協商談判,民進黨不得不改變在過去歷次選舉中均以負面炒作兩岸議題為主軸的傳統戰法,被迫改打民生議題,試圖以貧富差距和階級矛盾為核心來主導選戰﹔並且不得不包裝“台獨”主張,散布“民進黨上台無害論”,以撈取選票。 
 
第三,尤為重要的是,“九二共識”在選戰中發揮了至為關鍵的作用。此次馬英九堅持以“九二共識”為競選重要主軸,朝野各方圍繞“九二共識”展開激烈攻防,政界、學界、企業界人士相繼加入。島內這次關於“九二共識”的大辯論,彰顯了堅持“九二共識”的現實意義,彰顯了兩岸關系發展必須要建立共同的政治基礎。這一辯論過程是深化對“九二共識”認識的過程,也是擴大“九二共識”在島內民意基礎的過程。這場辯論的最終結果顯示,島內在大陸政策方向上進行了一輪整合,這對今后兩岸關系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012年台灣“大選”結果,進一步壓縮了民進黨的“台獨”分裂操作空間,為鞏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成果,確保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方向再度贏得難得機遇。實踐証明,大陸方面近4年來推動兩岸關系發展採取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對於開創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新局面產生了重大的積極作用,我們應繼續堅定不移地予以堅持與貫徹。與此同時,兩岸應在反對“台獨”、堅持“九二共識”的既有共同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政治互信,擴大互惠合作,推進協商談判,積極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果。
 
(作者系全國台灣研究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2年01月17日   第 03 版)
 
(責編:鄒雅婷)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