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頁|

 

 

我國擬設立專門機構管理養老金投資

2012年02月06日09:35    來源:濟南日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記者獲悉,國務院有關部門正在醞釀成立一家基本養老保險投資管理機構,負責具體的養老金投資運營工作。
 
去年12月以來,中國証監會主席郭樹清、全國社保基金會理事會會長戴相龍在不同場合公開表示將積極推動養老金投資股市,戴相龍亦稱,引進養老金按一定條件、一定比例投資股票,本身就是完善股票市場的一項重要措施。消息人士透露,目前,有關部門已提交設立一家養老金投資管理機構的材料,相關部門正緊鑼密鼓研究可行性方案。
 
投資仍囿於銀行存款和國債
 
“如何運用養老金的方案正在設計,不排除用設置機構的方式。”2月2日,接近証監會人士對記者表示。另一位央行接近人士也透露,有關部門正在醞釀設立養老金投資管理公司,具體負責基本養老保險的投資運營。目前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結余1.92萬億元,大致分為基本養老保險、補充養老保險、商業保險和個人儲蓄。其中補充養老保險、由社保基金理事會管理的基本養老保險等在証券市場已有投資。
 
目前討論入市的主要指由各地政府負責管理的基本養老保險,這部分在養老金中所佔比例最大。據稱,由中國地方政府管理的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保持滾存,至2011年的結余或逾1.8萬億元。但由於隻能存入財政專戶,投資於銀行存款和國債,10年以來扣除通脹后的年均投資收益率是負數。
 
有社保專家分析稱,基本養老保險具財政性質,由財政部社會保障司統一監督管理,新機構應該由財政部牽頭設立,不過,目前証監會方面倒是多次公開提及此事。
 
“現收現付”機制是最大難題
 
對於設置機構專門負責養老金投資,社保專家張鋼認為,最大的焦點難題是,具有財政性質的基礎養老保險基金是“現收現付”機制,屬於臨時錢﹔除非轉為“賬戶積累制”。實際上,人社部對養老金的投資運用已研究論証數年,其在上報相關方案中,曾提議養老金以類似全國社保基金的方式進行運作,但決策層一直未對此表態。
 
在財政部國有經濟研究室主任文宗瑜博士看來,入市並非單指權益投資市場,而是廣義的資本市場概念。他認為,不可操之過急。他稱,在沒有解決省級統籌的前提下,地、市、縣級的養老金入市一說無從談起﹔再者是管理制度,得先有辦法,否則沒有哪級政府敢把“養命錢”拿出來。此外是預算機制,必須保証正常賬戶的收支,作為基礎養老保險,保值是第一位,像國外涉及養老保險的投資都無一例外安排了再保險制度。
 
2011年中國股市令人印象深刻。縱觀全年,上証指數暴跌21.68%﹔深成指暴跌28.41%﹔中小板跌37.09%﹔創業板跌35.88%,滬深A、B股總市值縮水5.4萬億。戴相龍上個月曾公開表示,養老金投資股市,應該堅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責任投資,客觀上有利於股市穩定,但不是被動的托市、救市。 據《經濟觀察報》
 
專家說法
 
管理機構應保持絕對獨立
 
集中委托至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或者專門機構管理甚至成立投資公司,是社保基金入市的一種方式。但掌管這麼龐大一筆資金,需要掌舵人擁有豐富的經驗和高超的投資能力,並且需要龐大的專業投資團隊,在中國,優秀的投資人力資源比較緊缺﹔其二,過多資金集中會帶來權力的集中,如何保障老百姓的養命錢在有效的制度管理架構內不被蠶食,需要政策決策者的智慧。
 
韜睿惠悅中國投資咨詢部總經理冼懿敏認為,不管社會保險基金以哪種方式入市,最終成立的養老保險基金管理機構應該和政府保持絕對獨立,避免在決策過程中受到行政干擾,這需要專門的政策和制度進行保障。此類情況有過先例,阿根廷在出現金融危機時,就曾要求社保機構高價購買貶值國債。
 
據《21世紀經濟報道》
 
(責編:鄒雅婷)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