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0日  星期五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如何用好民間錢? 瘋狂民間借貸背后的累卵之危 【2】

2012年02月06日09:33    來源:《光明日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瘋狂背后的累卵之危

  民間借貸古已有之,是正規金融的必要補充。但是,相當比例的資金離開實體經濟,流入“錢生錢”的投機黑洞中,更廣泛滲透到自然人放貸,瘋狂的民間借貸剩下的隻有岌岌累卵之危:

  高昂的借貸利率使實體經營難以支撐﹔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加大﹔一旦不能及時收回資金,債務鏈斷裂,矛盾必然激化,嚴重的還會引發群體性事件。歷史的經驗也表明,每一次世界性金融危機無不來自“過度借貸”結下的惡果。

  去年以來,全國各地因民間融資引發的案件頻發:曾因高利貸泛濫而成為“寶馬縣”的江蘇省泗洪縣,多名借貸大戶因資金鏈斷裂而“跑路”﹔哈爾濱聖瑞公司非法集資一案,涉案金額高達45億元,眾多債權人血本無歸﹔包頭“惠龍非法集資案”因法人代表金利斌非正常死亡,導致1500多名投資者受到損失。這些案例表明金融風險在民間融資領域開始顯現。

  前不久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就明確提出,要大力整頓金融秩序,嚴厲打擊高利貸活動和非法集資等非法金融活動。

  那麼,到底是什麼引起民間借貸高發?究竟是錢多了還是錢少了?治理民間借貸的貨幣工具究竟該寬鬆還是緊縮?

  “當前經濟領域的一系列問題,背后均有金融資源配置不到位、不平衡的影子。”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鬆分析,居民消費率較低但“另類投資”熱情較高的矛盾局面,正映射出居民進行財富管理的巨大需求,以及正規金融市場產品供應不足、居民財產性收入實現機制不健全的現實。數據表明,去年銀行理財產品發行規模近16萬億元,是前一年的兩倍多。

  在巴曙鬆看來,當前資金不平衡的狀況實際反映了實體經濟各個部門投資利潤率、獲取資金條件以及資金流動方面的差異,顯示出當前我國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發展之間一定程度的錯配。“近幾年我國傳統產業利潤率普遍降低,在沒有更好投資目標的情況下,企業隻能被動選擇風險小、收益穩定的理財產品進行投資。”

  巴曙鬆同時表示,造成資金在大小企業間“旱澇不均”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利率雙軌制”帶來的缺陷。“僵化的金融定價機制使得大型壟斷企業享受著低利率的融資優勢形成資金過剩,而緊縮時期的中小企業融資又變得尤為困難。”

(責任編輯:張東偉)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