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頁|

 

 

養老金入市話題引發爭議 時機仍有待考量

2012年02月07日10:00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記者李蕾) “養老金入市”問題成為當前市場關注焦點。《人民日報》昨日刊發評論文章稱,從長遠看,養老金入市是必然趨勢。但入市時機尚有待考量。而就在幾天前,証監會主席郭樹清剛剛撰文表示將推動養老金入市。
 
入市時機尚有待考量
 
昨日,《人民日報》刊登題為“養老金何時能入市”的文章,由於養老金隻能存入財政專戶,投資於銀行存款和國債,10年以來扣除通脹后的年均投資收益率是負數。現實要求養老金不斷開辟新的投資渠道。股市作為一個重要的投資場所,在規模和流動性等方面的優勢明顯,自然是應當優先考慮的渠道之一﹔同時股市的發展也需要接納各種不同類型的投資者,尤其是養老金這種追求穩健投資的長期資金,對股市健康發展有長遠積極效應。但入市的時機尚有待考量,將各項工作准備充分,養老金入市的步伐才能更加穩健。該文章稱,養老金入市時機是否成熟,最重要的考慮因素是,股市能不能提供足夠多的長期投資機會。
 
而就在幾天前,証監會主席郭樹清剛在《中國証券報》上發表署名文章,稱將積極推動全國養老保險基金、住房公積金等長期資金入市。
 
專家稱有利於穩定股市
 
事實上,由於去年股市全年表現慘淡,滬深A、B股總市值縮水5.4萬億,在市場狀況如此不佳的背景下,養老金入市一度被認為是官方救市的策略,並產生了對於用老百姓養老錢救市的批評聲音。
 
對此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今年1月份曾解釋稱,養老金入市不是被動托市救市。他認為養老金入市確實能夠提振股市信心,養老金投資股市,應堅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責任投資,客觀上有利於股市穩定。
 
社科院副院長李揚此前表示,養老金進入資本市場非常復雜,養老金進入資本市場會帶來穩定機制,但反過來資本市場易變性有可能會侵蝕養老金自身功能。
 
原全國人大財經委研究室巡視員王連洲稱,養老金入市主要是為了擴大投資管理渠道,實現養老金保值增值。養老金入市的主要目的,決不是也不應當是為了穩定市場,因為“沒有責任也沒有義務”。
 
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結余1.9萬億
 
據人保部2012年1月最新公布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結余1.92萬億元,大致分為基本養老保險、補充養老保險、商業保險和個人儲蓄。目前討論入市的主要指由各地政府負責管理的基本養老保險,這部分在養老金中所佔比例最大。另據《經濟觀察報》的消息,由中國地方政府管理的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保持滾存,至2011年的結余或逾1.8萬億元。
 
此前,補充養老保險、由社保基金理事會管理的基本養老保險等在証券市場已有投資。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2000-2010年在資本市場上的年均收益率為9.17%。
 
■ 觀點 PK
 
養老金入市早該啟動
 
自去年年底以來,各方對於養老金入市的討論已經相當激烈。
 
昨日,中國政法大學法和經濟學研究中心副教授胡繼曄對本報記者表示,養老金入市早就應該啟動。他稱,養老金應該在市場中投資運營,目前有人以資金安全為由反對養老金入市,實際上,將養老金放入財政專庫未必是安全的做法,在通脹壓力下,財政專庫中的養老金損失更為嚴重,不能實現有效地保值增值。而投入到股市中未必是不安全的做法。他認為,養老金入市應當設立獨立的機構專門負責,對其投資運營制定詳細的計劃並加以披露。
 
事實上,去年底,剛剛履新的証監會主席郭樹清就曾在財經年會上提出建議養老保險金和住房公積金可以學習社保基金進行投資。
 
郭樹清的表態隨后引發廣泛關注和討論,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力挺郭樹清的表態,稱“地方養老金有一部分用來買股票還是可以的。” (李蕾)
 
養老金入市應慎重
 
在另一方面,昨日知名財經評論員葉檀對本報記者表示,養老金入市應當慎重,再慎重。在國外,養老金是否進入市場運營,要尊重養老金持有者的個人意願。老百姓有權選擇自己的養老金投資到市場中還是選擇其他更為安全和有保障的方式,中國在談養老金入市時應該首先解決這個問題。不管是誰管理養老金,都必須遵循公開、透明、自願的原則。而且,養老金是否能夠在股市中很好地完成保值增值是個未知數。從西方國家來看,經過次貸危機,大部分入市的養老金損失嚴重。
 
事實上,繼郭樹清及戴相龍頻繁表態之后,在今年1月20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言人尹成基曾回應表示按照現行規定養老金隻能存銀行或買國債。
 
於是“人保部否認養老金入市”的說法佔據上風。受此利好政策預期落空的影響,股市在龍年第一個交易日失守2300點。 (李蕾)
 
(責編:鄒雅婷)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