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頁|

 

 

農民工群體現旅游式打工現象 短工化漸成新趨勢

2012年02月20日09:55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春節后,又迎來換崗就業的高峰期。圖為近日外來務工人員在上海浦東的一家高科技企業外准備接受面試。
 
新華社記者 裴鑫攝
 
核心提示
 
短短幾年間,到過多個城市,做過多種工作,長的幾個月,短的一星期……目前,在農民工群體中出現了旅游式打工的現象。“旅游”打工、打工旅游,到底有何不同?他們頻繁更換工作為哪般?對個人、對社會、對企業有何影響?請看記者調查。
 
“這些年在不同的地方打工,做過藝術玻璃學徒工,當過焊工和摩的司機,也嘗試過自己創業。”2月19日,24歲的柴兵兵告訴記者,今年是他離家出來打工的第九個年頭。
 
從離開河北邯鄲老家,到北京、邢台、天津、無錫打工,如今又回到北京,柴兵兵目前是一家公司的銷售人員。
 
年輕務工者頻繁換工作,“不像打工更像旅游”
 
“那時候就想自己養活自己,不給家裡添麻煩。”柴兵兵對第一次打工的經歷,至今記憶猶新。
 
8年前,柴兵兵不顧家人反對,退學來到北京,在一家藝術玻璃廠做了學徒工。“包吃住,月薪150元。16歲的小孩,有個工作就不錯了,也想學點東西。”柴兵兵說。
 
在藝術玻璃廠干了兩年多,覺得工作環境對身體不好,柴兵兵辭了工作,回老家去學焊工。“學完后,我被分配到邢台的一家汽車制造廠當焊工。”他說,自己對這個工作一直興趣不大。
 
兩年后,柴兵兵再次辭職,南下江蘇無錫,找到一份焊廣告牌的工作。在無錫人生地不熟,內心孤單,柴兵兵工作了幾個月后又回到家鄉邯鄲,用幾年打工的積蓄和借來的錢,開了一個小店。
 
堅持了一年,手裡的錢幾乎快投光了,卻有出沒有進,小店終於支撐不下去了。“這之后,又到天津一家工廠上班,晚上還當過摩的司機,一個月下來能攢上四五千塊。”柴兵兵說,但為了有“更好的發展”,一年多以后,他再次辭職,來到北京,干起了網站建設和銷售工作。“這8年間,換了四五個地方,做過不下七八份工作。”柴兵兵說。
 
在杭州市桐廬縣一家家具廠打工的楊秀良今年剛滿20歲,來自貴州省一座小縣城的他在杭州已經打工快一年了。這一年中,他先是在西湖邊的一家餐廳裡做服務員,后來又到了現在這家家具廠,工作的主要內容是生產櫥櫃。
 
打工的一年中,每逢休假他就會去周邊的景點旅游。波光粼粼的西湖、山谷曼妙的九溪、超山的梅花、安吉的竹海,都讓他流連忘返。為什麼這麼喜歡旅游?“一個人出來打工,也沒什麼朋友,到處看看、拍拍照也挺好的。”楊秀良告訴記者。
 
據職業介紹服務網站工眾網的一位工作人員介紹,他們接觸過很多這樣的案例,很多年輕的務工者或者為了謀求更好的待遇或發展,或者僅僅是為滿足個人興趣,頻繁更換工作城市和工種。有人評價他們的經歷說:“根本不是打工,更像是旅游”。
 
打工為旅游,還是“旅游”為打工?
 
在柴兵兵輾轉南北,嘗試著一份又一份工作的同時,他的同齡人何明奇也在走南闖北。
 
23歲的何明奇是重慶人,高中時代就迷上了自助游,大學時,他騎行過川藏線、滇藏線等線路。在川藏線上,他與同伴沒錢繼續旅行,隻好給藏民幫工,以換得食宿。
 
自此,他對打工旅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之后的滇藏線和中國大環線的騎行中便一路打工,幫牧民放牧、做飯、干雜活換取食宿。
 
去年大學畢業時,“還有很多地方沒有去過”的念頭跳了出來,何明奇決定利用兩年的時間,一邊打工一邊旅行。
 
“計劃下一站去尼泊爾,在杭州再呆半年就出發。”何明奇告訴記者,“打工旅游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可以慢慢欣賞風景,而且能認識很多朋友。”他笑著說。
 
在豆瓣網的打工旅游小組,網友們發布招工信息、征旅伴或是分享旅游經歷,他們對打工旅游的定義是:“到異地或異國去打工,可以去農場、工廠、旅店,邊打工賺旅費邊游玩,給人生增加一些軌跡外的記憶”,“一般都是時間比較短的短期工作,目的是深入一地的生活獲得更多體驗或者為了節省和補貼旅行費用”。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像何明奇這樣選擇打工旅游的,一般是都市白領、大學生群體,他們選擇邊旅游邊打工,以休閑、增長見識為主﹔而像柴兵兵這樣的“旅游”打工,則大多是新生代農民工在尋求更好的待遇和發展時,一種相對被動甚至無奈的選擇,與“旅游”並無多大關聯。
 
回想起這些年工作的經歷,柴兵兵這樣告訴記者:“這8年間不停的換地方、換工作。就是想多學點兒東西,想有點兒發展。”他說,他的很多朋友也有不停換工作的經歷,大多是因為對工資待遇不滿意。
 
新生代農民工“短工化”已成普遍趨勢
 
據清華大學社會學系一個課題組近期發布的調查研究報告顯示,近年來,“短工化”就業趨勢在農民工群體中變得越來越明顯和普遍。
 
據這項調查,66%的農民工更換過工作,25%的人在近7個月內更換了工作,50%的人在近1.8年內更換了工作﹔農民工平均每份工作的持續時間為2年,兩份工作的時間間隔約為半年多。
 
調查還發現,“短工化”趨勢逐年遞增。報告顯示,2004年開始上份工作的農民工,工作平均持續時間大約為4.3年。而2008年開始上份工作的農民工,工作時間隻持續了2.2年,縮短了近一半。
 
“新生代農民工頻繁換工作,到處打工,實際上主要目的還是為了謀求生計,以旅游為目的的是極少數。而一些白領把打工旅游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目的是為了旅游。”有專家分析“邊打工邊旅游”的現象認為,這兩個群體頻繁換工作的本質是不同的。
 
據統計,1980年之后出生的新生代農民工已經佔全部外出農民工的58.4%,新生代農民工成為外出農民工的主體部分。
 
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系教師何江穗認為,新生代農民工典型的特點是,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是從學校直接到工廠的,多數人沒有務農的經驗,他們中的多數人希望、事實上也隻能留在城市裡。他們的生活方式、休閑方式都和老一代農民工有很大的區別。他們中的很多人,並不像父輩年輕時打工那樣,面臨緊迫的生活壓力,對工作和生活環境也有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選擇權利。
 
何江穗認為,短工化趨勢的表面原因,是農民工追求更好的待遇和發展空間,深層的原因是新生代農民工在生活機遇和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變化,使得新生代的農民工發展定位發生巨大變化。此外,諸如戶籍制度、教育和醫療制度等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沒有給予他們足夠的表達訴求的渠道等,也是“短工化”的原因。
 
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博士生汪建華認為,工廠更傾向於使用比較靈活的用工制度來控制成本,也會逼得一些農民工難以在一個單位長久工作。另外,由於工廠招工機會多,工人跳槽時選擇相對較多。
 
“短工化”不利個體發展和產業升級
 
“短工化”有何影響?何江穗認為,對個人而言,不停地更換工作的地點和單位,使打工者無法建立熟悉的圈子,缺乏社會關系的支持,缺乏歸屬感,不利於心理壓力的排解。另外,換工作期間,可能會有一兩個月的時間沒有收入,會影響到家庭生活,工作地點的變動也會影響婚姻關系的穩定。
 
對企業而言,特別是對低技術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來說,工人頻繁跳槽可能影響較小﹔但是,如果要實現產業升級,靠不斷換工作的低技術性的工人是不可能實現的。
 
對國家而言,一方面,社會中相當一部分的社會成員一直在換工作,不利於社會的穩定﹔另一方面,對這些社會成員來說,不斷換工作,未來的養老等都是問題。
 
專家建議,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應該是體制的調整和法律的規范,完善的農民工的社會保障,實行產業升級,對農民工的需求更加重視。比如改革戶籍制度和教育制度,規范勞動合同、穩定勞動關系和維護農民工權益等。
 
同時,還應進一步推進相關法制與政策的完善,加大相關法律法規的執行力度,使勞動關系日益走向穩定。
 
(責編:鄒雅婷)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