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頁|

 

 

用“腳”和“嘴”寫出來的建議——中國式民主不僅是選舉民主

2012年03月01日14:32    來源:新華網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新華網北京3月1日電(記者 李雲路 海明威 蔡敏)即將啟程赴北京參加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迎接鎮分水村村支書楊翠芳已經“胸有成竹”。她准備好了幾份提交大會的建議——從留守現象到新農合新農保,從農村兒童上學路途遙遠到農業生產資料上漲,件件事關“三農”。
 
楊翠芳不會上網,也不會打字,所有建議都是她一筆一筆寫出來的。已經當了20年村支書的她,家人均已搬到城市生活,她卻依然堅持住在村裡。
 
“我不用抽出專門時間調研,我的建議是用‘腳’和‘嘴’寫出來的。”楊翠芳頗為自信。每天,這位“熱心腸”的女支書都要到所轄村轉悠,和老鄉們“擺擺龍門陣”(聊天),村民的想法她很了解。四年來,她的建議因“切中民情”受到中央重視,很多得到了回復和落實。
 
全國政協委員、四川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關注的重點也是“三農”。但和楊代表“一筆一畫”的書寫不同的是,劉委員的“三農”建議是圖文並茂的電子文本。
 
“今年兩會我會繼續提出‘五農’概念,並贊成每年的中央一號文件確立一個鮮明主題。”劉委員對記者說,“中國農業發展累積了太多問題,每年圍繞一個主題展開工作比面面俱到要更有效。”
 
去年兩會上,劉永好提出發展“五農”——農業、農村、農民、農企、農社,引起媒體關注。今年,他將著重建議政府在推進農業現代化過程中發揮農業種植合作社的作用。
 
雖然用電腦打字,但和楊翠芳一樣,劉永好的建議也是“用腳寫出來的”。劉永好1993年成為全國政協委員,從他的履職歷程中可以看到,他幾乎走遍了中國農業省市縣,年均三到四份的提案源自他近30年的企業經營經驗和近20年的調研收獲。
 
還擔任著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的劉永好告訴記者,這個角色決定他不僅要關心其所代表的民營企業和農業發展,更要圍繞國家經濟社會中存在的難點問題,提出有價值的建議。
 
全國兩會召開在即,來自各地的2900多名全國人大代表和2200多名全國政協委員將像楊翠芳和劉永好一樣,帶著各自的意見建議到北京參會,在這個最能體現中國式民主的政治舞台上,把人民的訴求反映上去,經過充分討論和民主決策,形成國家意志。
 
“無論是代表還是委員,必須要有時間和選民進行互動交流,真心實意傾聽選民的呼聲。”國家行政學院決策咨詢部副主任丁元竹說。
 
和西方的議員有所不同,中國的代表委員是兼職。因此,如何在不影響本職工作的情況下更好履職,成為考驗代表委員智慧和責任感的課題。
 
他們有的走鄉串戶用“腳”調研,有的開設“代表委員接待日”,有的發放和公布辦公電話、電子信箱……從去年以來,越來越多的代表委員還通過博客和微博,及時獲知百姓訴求。
 
觀察家認為,對於擁有逾5億網民的中國來說,網絡問政、微博問政固然重要,但其所涉及的人群畢竟有限。來自13億人民的代表和委員,仍然應該秉承“走基層、訪民情、匯民智”的傳統,其最終是要“釋民惑、解民憂、惠民生”。
 
“經濟發展的過程也是一個矛盾不斷出現的過程,甚至是矛盾積累的過程。越是這個時候,越需要真正地深入基層,了解民情,紓解民怨。”安徽省人大代表韓先聰說。
 
去年9月份,他參加了安徽省組織的為期6個月的“大走訪”。這個人口大省規定,省、市、縣、鄉、村“五級書記”必須在半年內進農村、進企業、進社區、進學校,所有村庄都有對口聯系點,所有排查出的問題都有解決時刻表,所有困難群眾和信訪戶都有包干責任人。
 
在五級黨組織書記中,相當部分都是各級人大代表。時任滁州市委書記的韓先聰就是其中之一。
 
“確實非常有效,很多矛盾如果不深入群眾是解決不了的。不走進群眾,群眾就不會信任政府,失去了群眾信任的政府非常危險。”他說,在這次走訪活動中,滁州市梳理群眾反映問題1.2萬個。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鋼認為,治理一個十幾億人口的大國,之前任何國家沒有經驗。但隻要人大代表能夠依據法律,本著“人民代表為人民”的宗旨認真履職,反映13億人的利益和需求是可以實現的,“這體現了中國式民主並非隻停留在選舉民主,而是實質性民主和決策民主”。
 
四川資陽市晏家壩村菜農卓富民不認識楊翠芳和劉永好,他們的村支書不是人大代表。但對於即將在北京召開的全國兩會,他十分關心。
 
靠著5畝蔬菜大棚,卓富民去年加蓋了一層樓房,他還參加了村裡的蔬菜種植合作社,“從購種、種植到銷售都有人管,很省心”。
 
聽說有一個叫劉永好的全國政協委員要在全國推廣種植合作社,卓富民很支持,他補充說:“好是好,但現在的農村勞動力老齡化嚴重,合作種植對技術要求較高,老年人掌握技術方面確實差一些。”
 
卓富民的兒子在攀枝花打工,還有一個10多歲的小女兒在鄰村小學上學。如今最讓他揪心的是村校合並后,校車沒有開到這裡,孩子每天要來回步行兩個小時上下學,“這個問題你們能不能反映一下?”當記者告之這些情況在很多地方普遍存在,已有人大代表考慮到,卓富民很高興。
 
“大會快要召開了,也許這是我參加的最后一次會議了,我有很多心願未了,我希望在我任期內,能真正為我們的百姓、為最基層的人們解決一些實事。”全國人大代表、河南村醫馬文芳在其微博上說。四年來,他不間斷地反映鄉村醫生的養老和待遇問題。
 
今年將是本屆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最后一年履職。(參與採寫記者:徐揚、姜辰蓉、牟旭)
 
(責編:鄒雅婷)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