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頁|

 

 

用工荒新形勢下的眾生相:農民工工資直追北上廣 

2012年03月19日09:29    來源:經濟參考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企業遭遇升級陣痛,工人薪酬直追北上廣,政府解決“同城待遇”
 
編者按:升級機器設備代替工人,農民工工資直追北上廣,地方政府解決“同城待遇”留住務工人員……這是《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在廣東、浙江、河北等地調研時發現的“用工荒”新形勢下的“眾生相”。本組稿件廣泛採訪企業主、農民工群體和基層干部,從三個側面展現“用工荒”出現的新形勢及其帶來的影響,以饗讀者。
 
廣東大朗鎮:“用工荒”企業轉型焦慮
 
“隻聞機聲”推升生產成本
 
□記者 黃浩苑 廣州報道
 
“以前的手工織機,1個工人隻能操作1台機器,半年前我們換了半自動機,1個工人提高到可以看2台機器,現在我們全部換上了電腦機,1台電腦機相當於8台手工機,而且1個工人現在提高到可以同時看6台電腦機。也就是說,現在1個工人相當於過去48個工人的生產效率。”廣東東莞大朗鎮裕和制衣的行政經理韋應煜“淡定”地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
 
韋應煜還向記者透露,今年工廠的生產情況一切正常,這幾天老板已經飛往巴西,希望能開拓新的出口市場,減少對歐美市場的依賴,以此抵御外部經濟環境動蕩帶來的影響。
 
在招工難的現實下企業仍然擴大再生產,其底氣何在?記者來到裕和制衣的生產車間,卻吃驚地發現,如足球場般大的生產車間全部堆滿了舊機器,遮蓋的雨布上布滿了灰塵,而不遠處的新車間傳來了織機的隆隆聲。新的生產車間可謂“隻聞機聲,不見人影”,除了一兩個工人巡視機器外,16台電腦織機在不停地運轉。
 
生產車間“隻聞機聲,不見人影”的企業不止裕和制衣一家。有“世界毛織之都”之稱的大朗鎮企業紛紛投入經費升級設備,提高生產效率,力圖減少對人工的依賴。像裕和這樣的小企業尚且經歷了設備更新半年之后的再次升級,實力雄厚的大型企業更是一步到位,引進了價值近100萬元的德國數控織機,不僅包括了織布技術,還可以進行縫盤操作。
 
大朗作為中國羊毛衫傳統生產基地,現有3000多家毛織企業,對手工的依賴程度達到了90%,但在人口紅利越來越薄的客觀情況下,企業紛紛投入經費升級設備,提高生產效率,減少對勞動力的依賴。全鎮數控織機使用總量從2005年的不足1000台增加到現在的近3萬台,大朗成為數控織機集散地。2011年全鎮生產總值超過144億元,同比增長5%﹔工業總產值超過305億元,增長4.7%﹔出口總額16.2億美元,增長1%。
 
根據東莞市有關部門2011年底的調查,受多種因素影響,企業經營成本短期內快速上漲。綜合平均上升了11.5%,微小出口型企業經營成本上升更達18%。其中原材料價格上漲是主因,佔企業成本上升的64.4%,平均上漲14%﹔其次是勞動力成本上升,佔企業成本上升的14.9%,平均上漲14.4%﹔第三是人民幣升值等因素,2011年以來人民幣累計升值超過4%,已接近中小企業的盈虧平衡點。企業利潤空間受到進一步擠壓,企業利潤率普遍縮減2至3個百分點。
 
但是,轉型升級並不輕鬆。大朗鎮龍頭毛織企業穎祺實業有限公司僅僅是設備更新一項,企業就投入了3個億。公司行政總裁曾天仁說,設備更新的成本在2007年之前不到3年可以回收,在2008年至2010年期間需要用5年,但在如今的經濟運行情況恐怕需要7年。
 
此外,人口老齡化的問題在傳統勞動力密集型企業開始凸現。記者在多家毛紡織企業的流水線上看到,在這裡作業的工人大都是中年婦女,尤其在中小型企業中更是難覓年輕人的身影。來自陝西咸陽農村的女工何雅萍說,年輕人都不願意干這些費眼費力的針線活,到工廠裡不到半個月他們就能上手,但是這些手工藝起碼需要師傅帶3個月,他們耐不住性子,產品的質量也不好。
 
無論是轉型升級還是轉移,勞動力困局讓依靠廉價工人發展起來的制造業深陷焦慮,突圍已經成為了企業的共識。韋應煜說,設備更新的成本雖然很高,即使是國產機器也要10萬元一台,我們的半自動織機用了半年就要淘汰,但是這也是必須的。因為現實是,工人越來越少,工資越來越高,企業再不升級隻能是坐以待斃。數控織機雖然貴,但生產效率高,很多復雜的花紋手工織不出,在減少人工依賴的同時,也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現在工人們平時隻需要看著機器換針換線就好,不像從前那麼緊張。
 
在用工緊張的環境下,大朗鎮的本地居民的生產力也被挖掘了出來,一些家庭盤下了工廠淘汰的半自動織機,在家裡開起了小作坊接外單。在大朗鎮中心城區的地豆街,就有這樣的一戶人家,他們盤下了2台半自動織機,由家庭的婦女負責照看。女主人說,織機不用時時盯著,她們可以照常買菜做飯接送小孩,而且還有1千多元的額外收入。
 
記者感悟
 
大朗鎮是珠三角經濟發展的現狀的剪影,曾經依靠大量廉價勞動力而發展起來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面臨著利潤越來越薄、成本越來越高、招人越來越難的發展困境。升級轉型成為大部分企業不約而同的路,紛紛投入巨資加強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越演越烈的“用工荒”讓工廠顯得“人丁寥落”,完全沒有當年流水線上分秒不停的忙碌情景。盡管升級的成本很大,但不謀變企業必是絕路一條。“世界工廠”正在焦慮中轉型。
 
(責編:鄒雅婷)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