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頁|

 

 

媒體稱養老金投資運營已有內部方案

2012年03月30日10:14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3月26日,一位老人在北京西壩河西裡社區散步。如何保障養老金安全,成為養老金入市之爭的關鍵問題。記者 周崗峰 攝
 
養老金保值增值的話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如今,國家層面上的養老金投資運營總體方案仍議而不決,如何保証養老金安全仍是待解難題。
 
3月19日,廣東省千億養老金委托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運營,一時間被當做“養老金入市”大門開啟的試點。
 
3月26日,財政部通知要求,地方社保基金結余不能用於自主投資運營,必須存於財政專戶或者購買特種國債。該消息隨即又被解讀為,財政部為養老金投資運營“降溫”。
 
事實上,財政部這個通知發布日期是2月15日。和廣東省試點並無直接關聯。此前多年,財政部對於社保基金的要求也一直是存於財政專戶、不能隨便進行投資運營。
 
但種種跡象表明,養老金“入市”似乎已箭在弦上,已進入日程投資運營方案更成為各方期待的目標。
 
已有內部方案
 
據內部人士透露,養老金全國投資運營方案已經有了內部方案,但始終議而不決。
 
一位參與方案設計討論的人士透露,養老金投資運營方案在2011年就有了實質性的突破。
 
去年8月17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時,曾專門討論過社保基金的投資運營問題。會議提出要“適當拓寬”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渠道,實現保值增值。這次會議在明確投資運營的同時,也推動了方案的制定。
 
去年12月20日,社科院社會保障國際論壇舉行,社科院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發布了《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1》。這次會議上,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會長戴相龍、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華建敏以及人社部和財政部相關負責人均不同程度地發出了“養老金投資運營”的聲音。
 
“這次會開得還是比較成功的。”鄭秉文27日向記者介紹。
 
在養老金投資運營的呼聲之下,人社部作為主管部門態度相對謹慎。
 
2011年人社部三次季度新聞發布會,對於養老金入市問題,前兩次新聞發言人尹成基的表態,都是“正在研究投資運營辦法”。
 
不過,2011年10月25日,人社部第三季度新聞發布會,尹成基的說法有了突破,將借鑒全國社保基金會以及企業年金的成功經驗和做法。
 
真正的突破性表態是在今年兩會時期。溫家寶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首提社保基金投資監管、保值增值。
 
3月5日,人社部部長尹蔚民、副部長胡曉義也明確表示,投資運營方向已經明確,投資運營會採取組合投資方式,而不是單一的模式。但是談及具體方案,仍然表示還在研究論証。
 
關鍵是意見不統一
 
實際上,國家早在2008年就開始社保基金投資監管的立法工作。
 
2011年7月1日,《社會保險法》正式實施,按照慣例,作為我國社保領域的根本大法,其相關配套法規也應同步出台。
 
去年,社保法配套的關於“基金先行支付”、“外國人參保”方面的規章都已出台,但是最為重要的投資監管方面的配套規章卻一直遲遲未見動靜。
 
曾承擔社保基金監管條例相關草案起草的專家介紹,相關辦法未能出台,與政府各部門意見不一有關。
 
分歧主要在投資主體方面,其中,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擁有專業團隊,此前的相關收益率達到9.17%﹔人社部作為主管部門,協調成本最低﹔而地方政府則傾向於自主決定養老金投資運營。
 
上述人士表示,我國養老金還處於地方政府統籌佔主體的階段,即養老金的征繳管理由省級政府負責。
 
由地方政府自主運營,可能是現實中最便於操作的方案。
 
“但地方運營養老金是最先被否定的方案,風險太大,不敢放開。”該人士介紹。
 
中央財經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靈提出,養老保險當務之急是實現全國統籌,這樣才能解決目前基金存儲分散,貶值嚴重,規模效應低的問題。
 
“把基金統籌層次提高,由全國統一管理,這是一個前提。”鄭秉文認為,目前許多地方養老金統籌還停留在縣市一級,這樣造成全國的養老金統籌主體預計達到2000多個。對這2000多個資金池,要想由國家一個部門來投資運營,顯然不現實。但提高統籌層級動作太大,短時期難以實現。
 
入市繞不開“風險”
 
涉及養老金運營的所有顧慮,最終都歸結為“安全”二字。但是,養老金因CPI的增長而貶值,是亟待解決的困境。
 
養老金是否該“入市”目前已不是爭議焦點。關鍵在於該如何入市,投多少資金入市?入市后賠了該怎麼辦?擔憂的論調不絕於耳。
 
“養老金短期內不會大量入市。”鄭秉文說,官方無論內部還是對外公開都已明確態度,“其根本原因就是考慮基金安全。”
 
鄭秉文說,即使入股市,其所佔資金比例最多也不會超過40%。鄭秉文預計比例應該在30%以下,剩下70%可以持有政府債券、企業債券、股權投資、實業投資等。“實現多元化的投資,風險就可以分散化。”
 
西南財經大學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林義說,控制風險的主要手段就是限制“入市”基金比例,保証基金投資債券等固定收益產品。同時,還需要完善投資風險補償機制,唯有這樣才能解決投資風險的后顧之憂。
 
各省難以統一
 
廣東養老金托管運營,若看作全國養老金委托投資的開啟,似乎還為時尚早。
 
實際上,在廣東此次“試水”之前,已有部分省市“變相”進行了養老金的投資運營。
 
由於養老保險制度建立以前沒有基金積累,個人賬戶本來應該用於未來積累的錢,也拿去支付上一代人的養老金了,由此帶來空賬。
 
鄭秉文預計,這個數字目前預計達到1.9萬億。養老金運營首要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要把這些個人賬戶的空賬做實。
 
2006年,黑龍江、吉林、天津等省市在做實賬戶時,中央財政為其補貼部分資金。而這部分資金則直接委托社保基金理事會投資運營。
 
“名義上補貼地方的,錢是中央財政直接就打到社保基金理事會委托運營了。”鄭秉文說。從這個意義上講,此前的這些委托運營和廣東此次試點明顯不同。“前者的錢是中央給的,后者是地方自收自管的真金白銀。”
 
記者從北京市人力社保局了解到,北京市養老金近幾年收支狀況良好。但是,北京市養老金最先啟動的是做實個人賬戶,而非投資運營。
 
“各地養老金貧富分化很嚴重。”鄭秉文介紹,因為統籌層次太低,現在是富的地方富、窮的地方窮。“大量年輕勞動力在外省工作,養老金交到了外地,而剩下的老年人卻要在本省養活。”
 
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像廣東、北京這樣的人口輸入地,養老金結余量大,但是像河南這樣的人口輸出地,基金規模就小。
 
鄭秉文說,在這種現實背景下,養老金富裕的省份可以首先解決空賬的問題,然后騰出手來考慮投資運營,而“窮省”卻需要為養老金空賬如何做實,收支能否平衡作難。從這個角度可以解釋,為何廣東養老金投入運營能開先河,而不是其他內地省份。
 
■ 鏈接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
 
2000年8月,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建立“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同時設立“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負責管理運營全國社會保障基金。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由中央財政預算撥款以及國務院批准的其他方式籌集的資金構成。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由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管理運營機構負責管理運營,在保証安全的前提下實現保值增值。
 
□本報記者 韓宇明 北京報道
 
(責編:鄒雅婷、俊馳)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