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頁|

 

 

証監會副主席:中國股指與經濟表現總體一致

2012年04月04日11:05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在昨日的博鰲亞洲論壇分論壇上,中國証監會副主席庄心一(左)表示,中國的股價、股指跟中國經濟的表現總體上說是一致的。
 
中國証監會副主席庄心一昨日在博鰲亞洲論壇上表示,醞釀已久的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方案的目標是尋求到一個“最優的公約數”,會將各方面的因素都考慮進去。中國的股價、股指跟中國經濟的表現總體一致,唯一和成熟市場的區別是中國股市的反應過度。
 
監管部門在做“算術題”
 
對於備受各方關注的新股發行制度改革,庄心一認為監管部門是在“做一道算術題”,要考慮如何將“該採集的元素都採集進來”,以及“怎麼樣採集最多”,然后尋求一個最好的均衡線、最優的公約數。他表示,改革方案不可能各方都滿意,也不可能都不滿意。
 
據悉,自去年10月郭樹清成為新任証監會主席后,就提出了新股發行制度改革的提議。而他的一句“新股IPO不審批行不行?”更是引發市場對於此項改革的熱議。對此,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劍閣昨日在博鰲論壇上稱,大家都說因為來了一個新主席才有了對於此次改革的討論。這種說法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能隻看到個人因素。總的來說,改革是一個大的趨勢,溫家寶總理在“兩會”期間也強調了要用改革來解決我國發展中產生的問題。
 
4月1日,証監會發布了關於進一步深化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意見稿從強化信息披露、進一步完善定價約束機制、加強對發行定價的監管、增加新上市公司流通股數量、繼續完善對炒新行為的監管措施及加大對不當行為的處罰力度等六大方面深化新股發行體制改革。
 
中國股市反應過度
 
對於投資者普遍反映的“A股走勢和中國經濟表現不相稱”的觀點,庄心一昨日表示,中國的股價、股指跟中國經濟的表現總體上說是一致的,唯一和成熟市場的區別是中國股市的反應過度。
 
數據顯示,2011年年末,上証指數跌幅接近24%,點位與2001年最高峰時的點位水平基本重合,市場稱之為“股指十年歸零”。
 
對此,庄心一昨日稱,數據顯示A股上市公司的每股稅后利潤已經從1996年的0.19元上漲到去年的約0.51元,上市公司在成長。他認為從趨勢來判斷,中國的股價、股指與中國經濟總體是一致的。但中國股市會出現反應過度的問題,一有不安就跌幅很大,一有好消息就漲得很快,“一漲恨不得把后十年的都漲完了”。
 
中信証券董事長王東明表示,中國股市目前表現脆弱的一個原因是機構投資者數量太少,還是一個典型的散戶市場。他呼吁將一些長期的、穩定的資金吸引到股市中,如保險、存款等成為機構投資者,形成持續的資金補給機制,以此來穩定市場。 本報記者 沈瑋青 博鰲報道
 
- 關注股市發展
 
在昨日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金融危機與全球資本市場的新挑戰”分論壇上,“新股發行制度改革”等股市發展話題引發了與會專家、業內人士熱議,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劍閣、原招商局集團董事長秦曉等均發表了自己的意見。
 
秦曉:股市差源於政策模糊
 
在昨日博鰲論壇“金融危機與全球資本市場的新挑戰”分論壇上,提問環節中博源基金會理事長、原招商局集團董事長秦曉的發言成為場上最大的亮點。秦曉表示,資本市場上幾個重要產業的相關政策不清晰,是股市表現不好的重要原因。
 
秦曉表示,資本市場有幾個大的產業,包括以銀行業為代表的金融行業、地產業,以及電力能源行業。國家在這些行業出台的政策並沒有說清楚,直接導致投資者對其價值的低估。他舉例稱,“利率市場化”早在十六大的文件中就已提及,但今年即將召開十八大,相關工作仍未啟動。“(投資者)不知道你什麼時候要做,你做的(利率市場化)是一個對稱的還是非對稱的,是漸進的還是非漸進的,人家不知道,那就隻好低估(銀行業)。”他說。
 
秦曉表示,“回歸到正常制度”比“回歸到正常價格”聽起來更像政府說的話。正是因為上述行業的制度、政策不明確,才導致了相關行業的被低估,“股市永遠起不來”。
 
李劍閣:定價問題還需再平衡
 
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劍閣在會上表示,新股發行體制改革征求意見稿中對於新股定價的問題還需再修改,過度強調“防止定價過高”或再次出現炒新問題。
 
李劍閣表示,意見稿中有兩個核心內容,分別是加強信息披露制度,讓市場能夠鑒別﹔以及淡化監管機構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判斷。他認為,其中還有一個缺陷,是過度強調了“防止定價過高”,這樣做可能給市場造成一個未來“新股定價可能偏低”的印象,反而會再次引發炒新的問題,后果和現在一樣嚴重。他表示,雖然新股定價相對低一些會對投資者有好處,但文件中對於定價的表述還應該再平衡一下。
 
對於中國的証券業發展,李劍閣認為,其基本上還是一個少年組的體操運動員,但他強調,“我們不能因為看到其他運動員做了高難度的自選動作摔了一個跟頭,就判斷他們不如我們了。這是因為我們還沒有到這個階段,所以的確面臨很多改革的任務。”
 
薛琦:上市審查讓交易所做
 
對於新股發行制度改革,台灣証券交易所董事長薛琦昨日也提出,建議將大陸上市公司的審查權交給交易所,像台灣、香港等成熟的資本市場都是這麼做的。
 
“如果市場比政府聰明的話,為什麼不把上市的審查讓交易所去做?”薛琦說,在台灣,上市公司的審查是由交易所百分之百負責的,全世界包括香港等地多數也都是由交易所負責審批,這樣責任容易劃分。
 
薛琦還表示,資本市場是經濟的一個儲物倉,經濟好的時候,資本市場一定會繼續成長。目前,台灣資本市場的市值是GDP的1.7倍,從這個比例來看,已經算是成熟的市場。他還希望未來加強跟大陸証交所的合作,從兩岸的經濟發展情況來看,雙方資本市場“有無限的合作空間”。 記者 沈瑋青 博鰲報道
 
(責編:鄒雅婷)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