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頁|

 

 

日本國民對華好感度下降 隻有20%左右喜歡中國

2012年04月11日09:36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上世紀80年代,70%以上的日本國民對中國有親近感,現在隻有20%左右的日本人喜歡中國
 
日本國民對華好感度下降的背后
 
為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應日本外務省邀請,中國外交部新聞團一行10人日前赴日本東京、仙台和京都三地參觀訪問,傾聽日本朝野對中日關系的看法,感受日本大地震給國民帶來的災難,努力增進中日之間的相互了解。
 
中日邦交正常化40年來,兩國在各領域包括政治、經濟、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合作和交流明顯擴大,比如兩國貿易額:1972年隻有11億美元,去年超過3449億美元。
 
隨著兩國交流的增多,也發生了一些摩擦。遺憾的是兩國人民之間的感情沒有以前那麼好。日本外務省官員稱,上世紀80年代,70%的日本國民比較喜歡中國。最近的民意測驗顯示,喜歡中國的日本人隻有20%左右。同時,也隻有30%左右的中國人喜歡日本。
 
日本早稻田大學中日關系史教授劉杰認為,造成日本國民對華好感度下降有很多因素,有歷史認識問題、領土問題、經貿問題、中日關於食品安全方面的問題等,很多問題聚集、糾纏在一起。
 
媒體持續播放負面新聞,影響民眾情感
 
劉杰教授和日本外務省亞洲大洋洲局中國蒙古課地域調整官遠山茂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都認為,媒體的報道給中日關系帶來較多的負面影響。
 
劉杰說,我比較感到吃驚的是NHK(日本放送協會,日本最大的電視廣播機構網),每年元旦在定調子時,都會談到中日關系,對中日關系都不看好,對中國的評價很尖刻,認為中國的問題很多。日本有名的媒體《朝日新聞》,原來被日本評價為是親華的媒體,它現在對中國的報道,也是批評報道比較多。整個日本媒體營造的就是這樣一種氣氛。
 
遠山茂說,5年前,日本關注毒餃子的新聞。打開電視機,所有的頻道在同一時間播的全是毒餃子的新聞。我相信報道基本上是客觀的。但是一個月、甚至連續幾個月每天都是這方面的新聞,會給民眾帶來不好的影響。遠山茂曾在中國工作多年,說一口流利的漢語,是個中國通。
 
據調查顯示,中日兩國各有約九成的國民,是通過本國的媒體報道,作為了解對方國家或日中關系的信息來源,反而以旅游或與對方國家朋友接觸這種直接交流體驗方式的人,極其有限。這說明兩國媒體對中日關系的影響和責任,是極其重大的。
 
經濟總量被超越,民眾心理難調適
 
遠山茂表示,2010年,中國GDP總量超過日本,日本的國民還是有一些壓力,心情還沒有調整過來。
 
日本經濟經過30多年的高速發展,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經濟持續低迷,至今已有20多年,去年GDP增速是-0.9%﹔而中國最近30年來,經濟蓬勃發展。兩國經濟一冷一熱,讓很多日本民眾心理難以調適。
 
劉杰認為,中國的GDP超過日本,對日本社會的沖擊還是比較大的。因為這使戰后乃至近代以來日本在亞洲的地位發生了一個根本性的變化。這也是30多年前日本開始對中國援助時,日本沒有想到的,中國會發展成這樣。當然,日本政府還是很冷靜地接受了這個現實。接受這個現實之后,日本就會對中國提出很多希望或者要求:既然你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那麼你就要擔負起第二位國家的責任和義務。
 
當然也有一些人對中國發展持批評、嫉妒心理的。比如說3月中旬,《朝日新聞》的報道稱,世界銀行有一個相當重要的職位要給中國人。它寫的一個標題是:又是中國人!按照日本的語氣去看,怎麼老是中國人?中國怎麼這麼特別?這反映出中國變得更強大了,“日本媒體和民眾需要10年、20年的時間去調整這個心態。”劉杰說,“這個過程中,中國需要有一個比較謹慎、謙虛的姿態來處理和周邊國家的關系。” 劉杰1982年來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學,讀完博士后留校任教,主講日本近現代史、近代中日關系史。
 
(責編:鄒雅婷)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