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頁|

 

 

專訪國資委副主任邵寧:國企改革取得哪些成就 將走向何方?

2012年04月12日11:04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國有企業改革走過了哪些艱難的歷程,取得了哪些成就,又將走向何方?記者專訪了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邵寧——
 
珍惜“來之不易” 穩步推進改革
 
 
國企改革成就來之不易
 
“十一五”期間,中央企業資產總額、營業收入、上繳稅金和稅后淨利潤均實現了翻番
 
該如何評價國企改革成就?國資委副主任邵寧強調,一定要歷史地看待。
 
在1994年,我國最大的500家國有企業全年銷售收入的總和還不如美國通用汽車公司一家的銷售收入。甚至在2003年國務院國資委成立時,196家央企中的不少企業還在為不良資產處置發愁。而2011年公布的世界500強企業中,中央企業已有38家上榜。“十一五”的5年,中央企業資產總額、營業收入、上繳稅金和稅后淨利潤等主要經營指標均實現了翻番,年均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率達到115%。
 
“在三年改革脫困之前,國有企業還是國家經濟的包袱和社會穩定的隱患。而現在,國有企業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積極的、穩定的因素。”邵寧認為,這種歷史性的變化在短短十幾年中發生,關鍵是靠改革。
 
他回顧,通過三方面的改革,國有經濟的布局結構、國有企業的體制機制,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其一,通過“抓大放小”,在不具備比較優勢的中小企業領域,國有經濟實施了大規模的主動退出,由此完全改變並優化了國有經濟的布局結構﹔
 
其二,對由於經濟轉型或經營不善而造成的困難國有企業,疏通了破產退出的通道,市場經濟優勝劣汰的機制開始發揮作用。力度最大的1998年到2003年,約5000戶困難的大中型國有企業實施了破產,涉及到職工900多萬人﹔
 
其三,對正常經營的國有企業,通過成立國資委,初步建立了國有資產出資人制度,解決了多年存在的國有企業多頭管理、責任不落實的問題。與此同時,通過建立對經營者的激勵約束機制,如業績考核制度等,大大激發了企業內在的發展活力。
 
2003年國資委成立時,央企的數量是196戶。國資委在2006年確定了中央企業數量減少至100戶的目標。從2006年到現在,每年都有約10家規模較小的企業並入大型優勢企業,目前,央企戶數已減至117家。數量雖然減少,但整體素質和競爭力大大增強。2002年到2011年,中央企業的資產總額從7.13萬億元增加到28萬億元﹔營業收入從3.36萬億元增加到20.2萬億元。“十一五”期間,中央企業國有股減持轉入社保基金589億元,成為社保資金的重要來源。
 
邵寧說,國企改革是世界性的難題,中國的國有企業改革進行到這樣的深度、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可謂來之不易。
 
經濟社會發展離不開國有企業
 
為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保障,在大企業層面提升國家競爭力
 
在整個經濟社會發展中,今天的國有企業主要承擔哪些職能、發揮哪些作用?
 
邵寧表示,中央企業、地方國有企業對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有兩方面的作用,一是為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保障條件,二是在大企業層面提升國家競爭力。目前,這兩個方面沒有國有企業不行。
 
保障方面,具體講包括保供電、保供氣、保供油、保基礎設施、保人民生活的一些基本方面。“為什麼這些領域沒國有企業不行呢?因為這些領域中社會效益是第一位的,有時候不賺錢,企業也得繼續供給,虧損也得做,這是其他類型企業難以接受的。”他舉例說,5家電力央企佔我國電力市場份額的66%,在電價倒挂的時期,真正持續保量發電的主要是這些國有企業。如果是非國有企業,不可能虧本發電。這不是誰好誰不好的問題,是企業的性質不一樣。而且,中國是個大國,保供電、保供油、保供氣等保障功能所要求的規模極大,隻有特大型企業才能承擔起來。這也正是當前央企在這類領域比較集中的一個原因。邵寧認為,為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做好保障是國有企業當前以及今后很長一段時期最重要的任務。
 
提升國家的競爭力,同樣離不開大型國企。當前的競爭是全球性的。尤其是在一些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比如軍工、航天航空、石油勘探、通信等,規模經濟要求很高,需要由大企業支撐,其技術創新和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當前還隻能靠國有及國有控股大企業。“比如大飛機的研制,技術要求高、投資大、風險大,除了央企,誰還能來做?”邵寧介紹說,如三峽工程、青藏鐵路、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南水北調等重點工程和神舟系列飛船的發射,中央企業都作出了重大貢獻。 
 
邵寧特別強調,中國的國家產業競爭力是由多層次構成的。我國的民營企業、廣大中小企業的競爭力很強,是國家產業競爭力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改革,目前我國大型國有企業的競爭力也在提高,這也是國家產業競爭力的組成部分。這幾個層次缺一不可,互不矛盾。“不能說在競爭性行業,隻要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的競爭力,不要國有企業的競爭力。少了哪一方面,中國的國際競爭力都會塌一塊。”他認為,現在很多人把國有和民營的發展人為地對立起來,把大企業和小企業的發展人為地對立起來,是完全沒有道理的。
 
國企改革要穩中求進
 
推動具備條件的國有大型企業實現整體上市,不具備整體上市條件的國有大型企業加快股權多元化改革
 
邵寧認為,國企改革所取得的成就,說明了今后繼續深化改革的極端必要性。那麼,下一步國企改革走向何方?
 
邵寧介紹說,根據“十二五”規劃綱要,未來幾年我國將繼續推進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健全國有資本有進有退、合理流動機制,促進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與此同時,推動具備條件的國有大型企業實現整體上市,不具備整體上市條件的國有大型企業則要加快股權多元化改革,對有必要保持國有獨資的國有大型企業要加快公司制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
 
“國有大型企業改革的總體方向是公眾化、市場化,就是通過資本市場把現有的大型國企改造成為上市公司,使之成為獨立的市場競爭主體,成為公眾企業。”邵寧認為,這項改革能使大型國有企業實現市場化、多元化,使其完全按照市場的要求進行經營和運作。成為公眾公司還會使這些企業中的國有資產實現資本化,進而具有良好的流動性,進退都會變得容易。如果國家需要錢,也可以通過資本市場直接變現國有資產。
 
目前,117家中央企業中,有43家實現了主營業務整體上市。雖然整個央企資產的60%以上在上市公司,但多數央企集團仍是國有獨資。邵寧表示,國企改革要“穩中求進”,要一步一步往前走,不可能一蹴而就。現在的國企還有很多包袱,做不到一步實現股權多元化。特別是其中的存續企業,需要慢慢地消化掉,具備上市條件的向股份公司裡面注,不具備上市條件的進行改制分離,最后成為一個干干淨淨的上市公司。
 
(責編:鄒雅婷)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