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1日  星期六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京華時報:去除補習怪圈的錯誤誘因

2012年04月17日11:44    來源:《京華時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要打破補習班的怪圈,恐怕不僅需要教育部門的努力,更需要社會管理者進行整體的社會調適,去除集體不理性背后的“錯誤誘因”。
 
會考、升學的沖刺階段,補習班似乎也迎來了春天。有媒體調查發現,有的學生一學期補課費超過10萬元,還有一個班一學年單科補課費多達67萬元。
 
一方面,各種名目繁多的補習班使出“量身定制學習方案”“與出題教師密切合作”等誘人招式,刺激消費需求﹔另一方面,“拼孩子”的家長在教育投資上缺少指導,往往盲目地一擲千金。可以說,補習市場畸形繁榮,來自供需雙方的“合謀”。
 
更何況,選擇補課,還確實有現實考量。一方面,是一些在職教師從事盈利性課外補習獲利﹔另一方面,一些炒到了“天價”的補習班,也有暗藏“漏題通道”的嫌疑。相對於孩子的前途,這樣的補課投入無異於“一本萬利”。
 
局外人從“理性經濟人”的角度考量天價補習班,往往覺得不可思議:一節課800元,一個月花4萬塊,值嗎?但一旦成為“局內人”,卻往往把這“值不值”的追問拋到一邊,義無反顧地投身補課大軍。原因也很簡單:別人都補,自家孩子不補不行。補課的困局,實際上是個體的理性選擇造成的群體不理性。
 
而這種理性與非理性轉換的背后,是整個社會的無序競爭。伴隨人的解放而來的欲望解放,產生了對於財富、地位的集體焦慮,進而延伸成為一種“教育焦慮”。不久前媒體報道,很多高學歷父母走過一條“拼自己”的路后,會自覺地走上一條“拼孩子”的道路。補習中的供需關系,因此成為整個社會中財富、機會、權力等供需關系的縮影。
 
同時,補習需求旺盛,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緣於正常教育的供給不足。這樣的不足,是一種“制度性匱乏”,在應試教育的“分數體制”之下,無論教育者如何努力,也永遠都會有低分學生。因此,對提高分數的需求也總是大量存在,課外的補習班於是應運而生。
 
更何況,整個教育都是圍繞分數和考試進行的制度設計。在當前情況下,這確實是確保教育公平的一個底線。但如果一切都圍繞考分進行,難免會在社會制造出“考試控”。這就使得以增加考分、應付考試為目的的補習班大行其道,在眾多家長“病急亂投醫”之時,身價也水漲船高。
 
“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幾乎成為很多人在教育上的基本信條,每個人都希望搶跑,導致起跑線也不斷前移。面對殘酷的社會競爭,要打破補習班的怪圈,恐怕不僅需要教育部門的努力,更需要社會管理者進行整體的社會調適,去除集體不理性背后的“錯誤誘因”。
 
特約評論員金蒼
 
(責任編輯:鄒雅婷)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