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1日  星期六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人民日報:“布衣參事”讓決策更接地氣

2012年04月17日11:4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老百姓是最大的智囊團,民情民意是最重要的決策參考。政府決策固然需要勇氣與魄力,但最基本的還是先接好地氣
 
人們印象中,政府參事多是專家學者等社會名流。日前,武漢市宣布,將從普通市民中選聘3位政府參事,不限身份、學歷和職業,其意見和建議可以直通市長。這一舉措在全國尚不多見。
 
來自普通市民的“布衣參事”對政府意味著什麼?在武漢市長眼裡,此舉有利於集思廣益、提高政府工作的科學性和民主決策水平。當地政府參事室更是期望,“布衣參事”能以超脫的身份、獨特的視角和“直通車”的優勢,上接天線,下接地氣。
 
“布衣參事”是個新事物,但試圖破解的還是老問題:政府決策如何創造條件讓公眾有序參與?如何准確對接民情民意,實現科學化民主化的目標?從這個意義上說,“直通市長”的“布衣參事”,與在人民大會堂裡參政議政的兩會代表、委員一樣,發出的都是群眾的聲音,是民主政治的一種表現形式。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布衣參事”的一個特點就是草根化,他們本身就是普通百姓中的一員,甚至與弱勢群體生活在一起,能夠零距離了解民情民意。他們是民生的“溫度計”,也是群眾身邊的“意見箱”。百姓生活到底有哪些現實困難,市政工程如何規劃才能皆大歡喜,城市管理還存在哪些短板,通過“布衣參事”等民間觸角摸清這些問題,相關決策才會更有准頭,減少失誤和偏差。
 
當今社會越來越專業化,決策者的信息渠道也越來越多元。不管是調查研究、專家咨詢,還是通過聽証會、媒體發布等公開征求群眾意見,以公開透明贏得決策的科學民主,已經成為社會共識。而在眾多的信息渠道中,老百姓才是最大的智囊團,民情民意才是最重要的決策參考。政府決策固然需要勇氣與魄力,但最基本的還是先接好地氣。
 
由人們對政府延攬“布衣參事”改進決策的期待,不禁想到最近發生的一些事情。在一些地方,市民質疑“退坪種樹”,港口改名被迫叫停,如果從決策方面反思,恐怕也在於事先沒有深入了解實際情況、充分吸收公眾意見,造成決策不僅脫離現實,而且缺乏社會基礎,最終在執行實施上打了折扣。 
 
武漢這次選聘的“布衣參事”隻有3名,相對於已有的30多名“名流型”參事,人數固然有限,但傳遞的積極信號令人欣喜:政府決策越來越重視來自民間的聲音,越來越自覺主動地接地氣。決策之道千萬條,以人為本第一要。隻有多接地氣,工作才有底氣,決策才有人氣。
 
當然,如何讓“布衣參事”能更好地發揮應有作用,這也是值得進一步研究和實踐的課題。(張志峰)
 
(責任編輯:鄒雅婷)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