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頁|

 

 

中央黨校教授:防范強勢群體操縱改革方向【2】

2012年04月23日09:03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改革方法論:正確地做事
 
改革絕不僅僅意味著隻對舊體制的改革,同樣意味著對改革進程中一些做法的再改革。意識到改革中一些做法的不規范、不科學、不妥當,正是深化改革、完善改革、促進改革的好機會。改革中的問題找到了,就要把它糾正,做錯的改正過來、做得不科學的科學起來、做得不規范的規范起來,這是每一項成功的改革都要經歷的過程。就算曾經是對的、好的、不可否定的做法,隨著改革向縱深挺進,也有一個重新“變法”的問題。
 
30年來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確有不盡如人意之處,缺憾多多,遑論完美,固然不能因為現實市場經濟運行中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就否定市場經濟改革的基本方向,也不能因為肯定改革目標與方向的正確,就忽視改革路徑中存在的問題,更不能把改革的路徑選擇與改革選擇等同起來,把改革中的一些具體做法與改革本身混為一談。對於人民群眾對改革中一些做法的不同意見,不能動輒就扣上反對改革的“大帽子”。這樣做的結果不是捍衛了改革,反倒是害了改革,是很不利於進一步深化和完善改革的。
 
隨著中國改革進入攻堅期,中國的社會矛盾問題日益凸顯,出現了中國社會利益群體不平衡發展,強勢群體與弱勢群體之間實力懸殊的狀況,從而使強勢群體甚至具備了操縱改革方向的可能性。比如,有些人可以以各種各樣的手段——合法的、半合法的甚至不合法的﹔可以動用各種各樣的資源——經濟的、政治的甚至法律的﹔來維護他們的利益,來為符合少數人利益的“改革”路徑辯護。對此,必須予以警覺並防范之。
 
胡錦濤同志指出:“一定要把對群眾利益的安排給群眾講明白”。對群眾利益的安排,是改革最為重要的內容。我們不僅要告訴群眾,我們的改革措施在代表著群眾利益,還要告訴群眾是如何來代表著他們的利益,是通過什麼樣的路徑來代表著群眾的利益。
 
改革辯証法:變與不變
 
鄧小平同志講,改革是對社會主義制度的完善,是健全黨的各項制度。既然是“完善”和“健全”,改革就不是全盤否定,改革更不是連根拔起。如果改革改到最后連中國人民近百年奮斗的發展道路、宗旨信仰都否定了,這還是改革嗎?
 
在市場經濟背景下國有企業改革勢在必行,但國企改革不能簡單化為“私有化”。一味地改變國有企業的所有制性質,而不去搞內部的管理運行機制創新,未見得能解決國有企業中存在的真問題,卻會真的動搖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
 
政治體制改革要加快毋庸置疑,但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絕對不意味著要取消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不意味著要放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我們不動輒在任何問題上問姓“社”姓“資”,但政治體制的姓“社”與姓“資”是客觀存在的,也不會因為不去問就沒有了。
 
正因為改革是革命中的建設,是堅持中的創新,所以,改革不僅意味著改變,還意味著堅守,不僅意味著“必須變”,還意味著“不能變”。在改革過程中不思進取,抱殘守缺會被人民拋棄、被歷史淘汰﹔在改革的過程中把不能變的給變了,就會喪失根本,就是自毀長城。特別在今日中國人人思變的浪潮中,認識到改革中的“不變”比知道“改變”更重要,守住改革中的“不變”比隨波逐流的“改變”更不易。(中共中央黨校教授 辛鳴)
(責編:鄒雅婷)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