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頁|

 

 

聚焦留學生家庭:空巢老人的留守幾多歡喜幾多愁【3】

2012年05月11日17:02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延伸閱讀:關注孤獨守望者 精神空巢待破解
 
早在1980年,世紀老人冰心就在她的名作《空巢》中將“空巢老人”的晚景寂寞描繪得栩栩如生。如今,中國的空巢化越發嚴重,且仍在持續。
 
空巢老人急需精神慰藉
 
根據中國民政部的數據,目前中國城鄉空巢家庭超過50%,部分大中城市達到70%﹔農村留守老人約4000萬,佔農村老年人口的37%,且正在進一步惡化。
 
有調查顯示,空巢現象日益嚴重的背后,空巢老人的生活狀況令人擔憂,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極度空虛,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中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吳玉韶對此表示:“缺少精神慰藉成為困擾中國空巢老人的主要問題之一。”這其中既有想念子女的孤獨感,也有精神生活得不到滿足的空虛感。
 
中國社科院心理研究所曾對2000多個老年家庭進行調查,對比空巢與非空巢老人的生活狀況。他們發現,兩者的生活狀況確有明顯差異。
 
非空巢老人,可能覺得家務勞動或照顧第三代付出多,健康壓力大﹔而空巢老人,會覺得無聊,以“閑坐”為主的人相對更多,他們出現“孤獨寂寞心情”的比例,也顯著高於非空巢老人。
 
另有調查也顯示,空巢老人的一般健康狀況、生理、情感等評估明顯低於非空巢老人。報告指出,“空巢老人的生命質量相對較低”,7.8%的空巢老人存在焦慮情緒,非空巢老人僅2.7%﹔15.6%的空巢老人存在抑郁情緒,非空巢老人僅9.4%。這顯示空巢老人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問題,主觀幸福感明顯低於非空巢老人。
 
“由於子女不在身邊,失去相應的社會支持和情感交流對象,常感到孤獨和寂寞,對自己的存在價值表示懷疑,容易陷入無趣、無助的狀態,這些負面情緒長期存在,易引發空巢綜合征。”有關專家指出。而空巢綜合征可導致內分泌、中樞神經的紊亂、免疫功能的下降,易誘發或加重冠心病、高血壓、支氣管哮喘、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一些空巢老人還容易患老年痴呆症。此外,他們的心理健康也容易出問題。
 
海外華人父母去留兩難
 
隨著幾次移民熱潮的興起,許多海外華人的父母也加入了“空巢”的隊伍。由於假期時限與往返簽証等客觀因素的制約,海外華人與中國親人團聚的時間往往很少,留在國內的空巢父母因此面臨生活和心理上的種種問題,他們常常在生活上有各種不便,比如東西壞了沒有人修,生病了也無人照料。許多空巢父母感嘆:“一個人在家,最怕的就是生病。”但比起生活上的不便,這些父母的心理問題更為嚴重。對很多空巢父母來說,平日生活最大的樂趣就是子女從海外打來電話。由於很多空巢父母在家整天形影相吊、生活孤單,加之思念遠方的子女,往往心情抑郁、寂寞難遣。
 
海外華人也意識到了這一點,為減輕長輩們對自己的思念,讓他們過上相對富足的生活,他們選擇將中國的老人接到自己身邊生活。然而,海外較大的生存壓力使許多兒女對陪伴父母一事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這些旅居海外的老人過著一種特殊的“空巢”生活:白天子女上班后,他們隻能待在家裡,或在有限的范圍內活動,文化隔閡和語言不通使他們的生活質量大打折扣。曾有人將中國老人在海外的境遇戲稱為“五子登科”——聽不懂英語是聾子,看不懂是瞎子,不會說話是啞子,不會開車是拐子,拿起電話答不出、手抖得像呆子。於是,這些父母往往因遠離原有的文化和生活圈子、不習慣海外生活而心生郁悶,感到寂寞,不願在海外常住。
 
如此,不論是留守中國的父母,還是被子女接往海外的父母,往往都面臨著同樣的“空巢”生活。
 
社會各界需合力解決空巢問題
 
北京《環球》雜志報道指出,如何幫助空巢老人解決身心問題,需引起社會和中國政府的重視。隨著中國老齡化程度的加劇以及獨生子女越來越多,隻靠子女來照料老人,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就需要政府提供社會性的服務。隨著老年人的年齡越來越大,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就越來越差,因此就需要一個社區服務系統,為老人提供專業化的服務。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秘書長、研究員唐鈞唐鈞認為,在現代社會裡,如果政府光強調“孝”,未免有一種推脫責任的嫌疑。因為社會發展到現在,單純地靠家庭去養老,是不可能的。所以政府一定要提供必要的基本公共服務。
 
同時,除了政府應該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提供服務之外,民間各種力量也應該積極投身其中,比如說為老人生產各類產品的企業,可以借助政府的優惠條件,進行微利生產,為老年人服務,而其他社會團體和基金會等等,也可以提供相應的完備服務,以應對中國即將到來的眾多老齡人群。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老齡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原新表示:“到2050年左右,中國的60歲以上的老年人很可能要突破4.4億,到那個時候,如果我們還不能做好准備,整個社會將會面臨非常大的考驗。”
 
“當我老了,有什麼願望,我希望孩子們能在身旁,大家該有多快樂……我只是有一點一點擔心,孩子們不能在我身旁,他們已去了遙遠的國度,留下我一個人孤獨。”水木年華的這首《當我老了》唱出了多少空巢老人的心聲。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兒孫滿堂、承歡膝下”是人步入老年最大的幸福,但這些空巢父母卻不得不在日復一日的孤獨中度過。如何讓這些父母重獲幸福,是社會、政府和子女都應當思考的問題。(金元 鑫聲)
 
(責編:鄒雅婷)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