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頁|

 

 

教育部新規禁止高考答卷使用繁體字網絡語言

2012年05月18日10:12    來源:揚子晚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作者黃蛉高考后摹寫的古文字作文。
 
 
2009年四川高考用甲骨文作文的作者黃蛉。
 
 
2010年江蘇高考文言文作文的作者王雲飛。
 
繁體字、甲骨文、火星文、網絡語言……今年所有非現行規范的漢語言文字都不能寫入高考試卷。記者昨日獲悉,教育部近日出台了《2012年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考務工作規定》,與舊版考務規定相比,首次將“高考時,除外語科外,筆試一律用漢文字答卷”改為“一律用現行規范漢語言文字答卷”。這一變化提醒高考考生,今年答卷中,特別是寫作文時,不能再使用非現行規范漢語言文字。
 
揚子晚報記者 蔡蘊琦 張琳
 
教育部新規封殺繁體字、網絡語言
 
過去教育部規定,用漢語文授課、學習的考生,高考時,除外語科外,筆試一律用漢文字答卷,但對漢字並沒有作特別的限制。但在教育部《2012年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考務工作規定》中,明確要求“一律用現行規范漢語言文字答卷”。
 
南師大文學院漢語言文字專家董志翹教授解釋說,所謂現行規范的漢語言文字其實包括兩方面,一是文字要規范,二是語言要規范。文字規范是指必須使用現在通行的簡體漢字,那麼繁體字、古文字都不能用,更別說什麼甲骨文了。語言則包括三個方面:語音、語法及詞匯,這三者都要規范,這意味著那些網絡語言、火星文等還不被認定的語言都不能用了。
 
據了解,早在去年,上海就曾出台政策,不允許考生把網絡語言寫入高考作文中。
 
江蘇每年都有考生用古文寫作文
 
在多年參加高考語文閱卷的顧桂南老師印象中,每年都會有用古漢字寫作文的考生,有的甚至用甲骨文。“印象最深的是2010年如皋中學王雲飛同學的文章。通篇用文言文寫成,而且用了一堆冷僻古字,閱卷老師不認識,后來請了南師大吳新江教授來閱卷,拿了高分。”
 
揚子晚報當年曾獨家報道了“古文奇才”王雲飛,因為在高考作文中顯示的扎實古文功底,王雲飛被東南大學破格錄取。
 
顧老師告訴記者,過去我們對古文字的態度是不提倡、不鼓勵使用,高考語文閱卷中,卷面出現古文字會被當做個案來處理,“閱卷老師看到后不直接批閱,馬上提交給復查組,由復查組找南師大古文專家來批閱,所以文章中出現古文字不會被扣分”。但這並不是表示用古文字寫作文的同學都會拿高分。相反,同等條件同等水平下,古文寫作文的得分不會比普通作文高。
 
“有的同學本身文章寫得很差,文字功底弱,謀篇布局不合理,只是對古漢字有興趣,隨便套用了幾個,根本沾不到光,還是一樣得低分。”顧桂南說。
 
是否扣分江蘇未定,專家提醒要規范
 
揚子晚報記者了解到,以往江蘇並未對高考考生答卷所使用的漢文字作出具體的限制,也沒有明確規定使用網絡語言會被扣分。
 
江蘇高考閱卷組負責人何永康老師也表示,往年在試卷中遇到寫繁體字,甚至古文字的都不會扣分,但今年就不一定了。據了解,目前江蘇的政策尚未確定。
 
顧桂南老師也表示,既然教育部有明確要求“一律用現行規范漢語言文字答卷”,那麼古文字、網絡語言就不能再用了,“今年參加高考的考生答卷時一定要注意,避免寫不規范的字,作文時也不要用網絡語言、火星文之類的,以免被扣分”。
 
■新聞鏈接
 
2010年江蘇高考高分作文《綠色生活》(節選)
 
呱呱小兒,但飲牛湩(d?ng),至於弱冠,不明犍狀。佌佌(c?)之豚,日食其?(b?)。洎(j?)其成立,未識豜豭(ji?n ji?)。每嚙毚(ch?n)臑(n?o),然竟不知其?兔(qun,同狡兔,見韓愈之《毛穎傳》)之三窟也。方彼之時,窋(zh?)詫之態,非闠闠(hu?nhu?)之中所得見也。
 
今北方久熰(?u),瀵(f?n)氿(gu?)甃(zh?u)眢(yu?n),坌(b?n)坲坲(f?),燾天幠(h?)日。土地皴崩,罅可容人。南疆?霈,洚水肆虐,當此之滈,茅舍盡走。欲苫(sh?n)不能,啼口立(同泣)啾啾。 作者 王雲飛
 
2009年四川高考甲骨文作文《熟悉》(節選)
 
譯文:大雁因為熟悉了學飛過程中失敗的艱難和飛入天空時的成功的喜悅,因此它不畏困難而直追成功,它看慣成與敗﹔美麗的花兒因為了解種子破土而出時的困難和花開時的絢麗,因此它有不畏艱難永不放棄的心態,追逐成功,隻因它熟悉成敗﹔河流因為熟悉集成江海豐厚自己的過程中可能面對的困難和流入大海時的博大,因此它有生命不止追逐不止的心態,追逐成功,隻因它熟悉成與敗。
 
相關說明
 
此作文因偏題最后僅斬獲8分。盡管作者黃蛉當年的高考成績一般,但其甲骨文作文引來全國媒體的關注,最后被四川大學錦城學院錄取。
 
新聞備注
 
火星文,可解作火星人的文字。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年輕網民為求彰顯個性,開始大量使用同音字、音近字、特殊符號來表音的文字。由於這種文字與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文字相比有明顯的不同並且文法也相當奇異,所以亦稱火星文,意指地球人看不懂的文字。火星文這種稱法最早出現於台灣,隨即流行於大陸、香港和海外華人社會,成為中文互聯網上的一種普遍用法,並逐漸向現實社會中滲透。
 
這種非主流語言,說簡單點就是用繁體字、異體字、同音字、錯別字來替換正常的文字。
 
[例子]
 
火星文:莓?想?檷巳宬儰?種?慣。
 
正常文字:每天想念你已成為一種習慣。
 
(責編:鄒雅婷)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