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頁|

 

 

《舌尖上的中國》旁白賞析

2012年05月30日15:07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第四集:時間的味道
 
時間是食物的摯友,時間也是食物的死敵。為了保存食物,我們擁有了多種多樣的現代科技化方式,然而腌臘、風干、糟醉和煙熏等等古老的方法,在保鮮之余,也意外地讓我們獲得了與鮮食截然不同、有時甚至更加醇厚鮮美的味道。時至今日,這些被時間二次制造出來的食物,依然影響著中國人的日常飲食,並且蘊藏著中華民族對於滋味和世道人心的某種特殊的感觸。
 
第五集:廚房的秘密
 
當今的中國,每座城市外表都很接近。唯有空氣中彌漫的味道和飲食習慣,能成為區別於其他地方的標簽。湖南菜香辣,“香”主要來自油脂。在今天,無論再多理論申明油脂過量的危害,中國人依然離不開那特有的脆爽口感。油脂的運用,是中國人對烹飪方法的莫大貢獻。
 
第六集:五味的調和
 
不管在中餐還是在漢字裡,神奇的“味”字,似乎永遠都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除了舌之所嘗、鼻之所聞,在中國文化裡,對於“味道”的感知和定義,既起自於飲食,又超越了飲食。也就是說,能夠真真切切地感覺到“味”的,不僅是我們的舌頭和鼻子,還包括中國人的心。
 
和全世界一樣,漢字也用“甜”來表達喜悅和幸福的感覺。因為這是人類的舌尖能夠最先感受到的味道。
 
中國人似乎也很善於欣賞苦。
 
澳門路環島,阿倫進完貨回到店裡。他是這家海鮮餐廳的主人。餐廳以阿倫祖父的名字命名,半個多世紀以來,生意很少冷場,秘密就在於餐館的招牌菜——陳皮鴨。阿倫的記憶裡,父母始終只是在店裡日夜忙碌的兩個身影。童年給他留下的,是辛苦的回味。如今,阿倫已有了穩定的工作和收入。40多年的生活經歷,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最准確的,莫過於“苦盡甘來”。
 
咸的味覺來自鹽。在中國菜裡,鹽更重要的使命,是調出食物本身固有的味道,改善某種肌體的質地。在中國的烹飪辭典裡,鹽是百味之首。
 
粵東海邊,村民世代以晒鹽為生。不下雨的日子裡,阿劉每天都要在鹽田裡忙碌。晒鹽的收入微薄,一年不到1萬元,阿劉還要做電工和捕魚貼補家用。村子裡的人大多外出打工,阿劉依然選擇留守。
 
酸味能去腥解膩,提升菜肴的鮮香。當酸味和甜味結合在一起時,它還能使甜味變得更加靈動,更加通透。酸甜,正是大部分外國人對中餐的基本共識。在烹制肉類時,酸味能促進消化,增進食欲,還能使肉質變得更加細嫩。與此同時,在世界通用的“甜”以及“苦”之外,中國人還很特別地使用“酸”字來形容某種疼痛、某種妒嫉、某種不堪以及某種糾纏而難以言說的苦難。
 
除了“酸”,還有一種可以提振食欲、並且在中餐菜譜上經常和“酸”字合用的味道,那就是“辣”。
 
素瓊是個菜農,也是絕對的一家之主。在四川,許多婦女都像素瓊這樣開朗、堅韌、果斷,漢語裡,人們用“潑辣”來形容這種性格。四川盆地氣候潮濕,多陰雨,住在這裡的人,正需要辣椒的剛猛熱烈。在川菜中,無論是作主料、輔料還是作調味料,辣椒都是寵兒,它給川菜烙上了鮮明的印記。
 
中國烹飪,既能像麻辣的川菜一樣如此凶猛地侵略我們的味覺,也能潤物細無聲地讓我們的舌尖領略鮮味的美好。
 
庄臣18歲時進入中國最早的五星級酒店,成為一名廚師。2000年,庄臣辭去餐飲總監的職務,成為職業美食家、廣東飲食文化的推廣者。他認為,在烹飪中保持食材的原味,是一種素面朝天的鮮美。
 
“鮮”是隻有中國人才懂得並孜孜以求的特殊味覺體驗。全世界隻有中文才能闡釋“鮮味”的全部涵義。然而所謂闡釋,並不重在定義,更多的還是感受。“鮮”既在“五味”之內,又超越了“五味”,成為中國飲食最平常但又最玄妙的一種境界。
 
五味使中國菜的味道千變萬化,也為中國人在回味他們各自不同的人生境遇時,提供了一種特殊的表達方式。在廚房裡,五味的最佳存在方式,並不是讓其中某一味顯得格外突出,而是五味的調和以及平衡。這不僅是中國歷代廚師和中醫不斷尋求的完美狀態,也是中國在為人處世、甚至在治國經世上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2年05月30日   第 05 版)
 
(責編:鄒雅婷)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