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頁|

 

 

衛生部長:部分煙草企業變換手法對抗控煙

2012年05月31日10:49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5月29日,江蘇南通,虹北社區制作了一支長8米的“香煙”,小學生們在“香煙”上畫禁煙標志、寫“煙草有害健康”等標語,並簽名表示遠離煙草。許叢軍 攝
 
陳竺:嚴格監管煙草業欺騙宣傳
 
新京報訊 (記者蔣彥鑫) 吸煙有害健康,這一問題並未得到絕大多數人重視。昨日,衛生部發布我國首部《中國吸煙危害健康報告》。報告稱,全球每年因吸煙死亡的人數高達600萬,我國則突破了100萬。
 
7.4億人被二手煙所害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數字顯示,全世界每年因吸煙死亡的人數高達600萬,超過因艾滋病、結核、瘧疾導致的死亡人數之和。其中,吸煙者死亡約540萬,即平均每6秒鐘有1個吸煙者死亡,現在吸煙者中將來會有一半死於吸煙相關疾病﹔因二手煙暴露所造成的非吸煙者年死亡人數約為60萬。
 
如果全球吸煙流行趨勢得不到有效控制,到2030年,每年因吸煙死亡人數將達800萬,其中80%發生在發展中國家。吸煙者的平均壽命要比不吸煙者縮短10年。
 
中國的形勢更加不容樂觀。報告稱,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煙草生產國和消費國,吸煙對人民群眾健康的影響尤為嚴重。據調查,我國吸煙人群逾3億,另有約7.4億不吸煙人群遭受二手煙的危害﹔每年因吸煙相關疾病所致死亡人數超過100萬,如對吸煙流行狀況不加以控制,至2050年,每年死亡人數將突破300萬。
 
成年男性吸煙率達52%
 
從吸煙人群看,我國3億多的煙民中,15歲以上人群吸煙率為28.1%,其中成年男性吸煙率高達52.9%。從近年來的趨勢看,吸煙者開始吸煙的年齡提前。
 
報告認為,我國公眾對吸煙和二手煙暴露危害的認識嚴重不足。3/4以上的人群不能全面了解吸煙對健康的危害﹔2/3以上的人群不了解二手煙暴露的危害。
 
報告提出,包括醫生、教師、干部等關鍵人群,對吸煙危害健康這一重要的科學事實也缺乏深刻認識。衛生部表示,當前提高公眾對吸煙危害健康的正確認識是我國控煙工作的重點之一。
 
■ 焦點
 
低焦油卷煙削弱戒煙意願
 
此前,有煙草公司推出“低焦油卷煙”和“中草藥卷煙”,稱這種煙危害很小,誘導消費者吸煙,甚至影響吸煙者戒煙。昨日,衛生部發布的報告認為,全世界不存在無害的煙草制品,隻要吸煙即有害健康。
 
有充分証據說明,相比於吸普通卷煙,吸“低焦油卷煙”並不會降低吸煙帶來的危害。“中草藥卷煙”與普通卷煙一樣,會對健康造成危害。煙草業設計和推出“低焦油”、“低危害”卷煙,並加入中草藥等添加物的目的,在於提高卷煙的吸引力,從而誘導吸煙或削弱吸煙者戒煙的意願。
 
事實上,吸煙者在吸“低焦油卷煙”過程中,存在“吸煙補償行為”,包括用手指和嘴唇堵住濾嘴上的透氣孔等,這種行為使吸煙者吸入的焦油和尼古丁等有害成分並未減少。
 
婦女兒童深受二手煙危害
 
報告顯示,全世界有40%的青少年、33%的成年男性和35%的成年女性不吸煙者,遭受到二手煙暴露的危害﹔我國則有7.4億人遭受二手煙危害。二手煙暴露是影響我國居民、特別是婦女和兒童健康的重要危險因素。有充分証據証明,孕婦暴露於二手煙可導致嬰兒猝死綜合征和胎兒出生體重降低。
 
同時,公共場所、工作場所和家庭,是我國二手煙暴露的主要場所,其中公共場所二手煙暴露率最高。死亡人群中,每年因吸煙死亡人數超過100萬,因二手煙暴露導致的死亡人數則超過10萬。
 
新京報記者 蔣彥鑫
 
陳竺:嚴格監管煙草業欺騙宣傳
 
衛生部部長表示,煙草企業變換手法推銷產品,甚至採取偽科學手段對抗控煙
 
新京報訊 (記者蔣彥鑫)“雖然社會關於控煙的呼聲越來越高,但是煙草業變換著各種手法進行對抗。”5月31日是世界無煙日,世衛組織將“煙草業干擾”選定為今年世界無煙日的主題。針對“煙草業干擾”這一主題,衛生部部長陳竺昨天表示,國家對煙草業一些欺騙性的宣傳活動,要有嚴格的監管,隻有這樣控煙工作才能真正實現。
 
針對當前的控煙形勢,陳竺表示,我國作為煙草最大的生產國和銷售國的狀態還在延續,近年來煙草產量在增加,這說明煙草危害有增無減。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煙草企業也在變換著手法變相推銷產品。雖然社會關於控煙的呼聲越來越高,但是煙草業變換著各種手法進行對抗,包括用一些偽科學的手段,可以說是一種欺騙的手段。
 
當前,有不少人認為,煙草業上繳了大量稅款,給經濟作出了貢獻。陳竺對這一觀點也進行了駁斥。陳竺說,實際上專家早有研究,煙草造成的經濟損失已經超過了對稅收所謂的貢獻,在經濟上是得不償失的。更何況吸煙造成了患者、家庭、社會的巨大的傷害,這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為此,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按照世衛控煙公約的要求,加強法律法規建設,加強制度建設。國家對煙草業一些欺騙性的宣傳活動,要有嚴格的監管,隻有這樣控煙工作才能真正實現。
 
■ 新聞鏈接
 
各地控煙模式
 
上海
 
健康促進委員會負責協調指導,衛生、教育、文廣影視、體育、旅游等行政管理部門按照規定進行控煙監督管理工作。
 
哈爾濱
 
市、區衛生部門負責防止二手煙危害的日常工作,市、區人民政府的相關行政管理部門按規定負責防止二手煙危害工作。
 
廣州
 
愛衛會負責指導、協調和監督政府相關行政管理部門按規定開展控煙工作。
 
香港
 
禁煙執法主要由衛生署專責成立控煙辦公室及警務處執行,並授權3個政府部門在其轄下場地發出定額罰款通知書。
 
■ 綜述
 
控煙20年 誰來執法仍是難題
 
1995年,北京通過了中國第一個控煙地方性法規——《北京市公共場所禁止吸煙的規定》,愛衛會被確定為北京控煙的執法主體。盡管如此,近二十年來,“執法弱”、“執行難”,到底誰來具體執行控煙執法?就如公共場所難禁的煙霧一樣,困擾著北京控煙之路。
 
【問題】
 
愛衛會執法權限缺失
 
愛衛會,一個議事協調機構,在北京1995年制定的公共場所禁止吸煙的規定中,被規定為“控煙”的執法主體。而據記者了解,目前,北京市愛衛會並沒有專職的控煙監督隊,是由區縣愛衛會、街道和鄉鎮負責衛生工作的人員進行監督檢查。街道辦人員也並非專查控煙,而是和計劃生育等工作一起進行。
 
北京市愛衛會負責人表示,每個月自街道、鄉鎮都會匯總報表,全市大概能夠覆蓋1萬個單位左右的控煙情況。
 
根據1995年的法規,北京對於違法禁煙規定的單位和個人均制定了明確的法則。單位可被處以1000-5000元的罰款,個人也可處以10元罰款。
 
但僅過了一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的頒布實施,使北京的控煙立法一些條款同上位法發生了沖突——愛衛會的衛生檢查員不再具有罰款資格。也就是說,愛衛會對於違法吸煙的人員隻能進行教育、警告、勸阻。
 
北京市愛衛會一位負責人認為,控煙並不是為了處罰。“你勸他,他把煙滅了,目的就達到了。”但更多的意見稱,控煙效果欠佳的一個重要原因,正是由於愛衛會缺乏執法權限。
 
中國控煙協會副會長楊功煥也認為,由於控煙的工作量非常大,以愛衛會現有的人員、權責來說,很難真正達到控煙執法目的。
 
【現狀】
 
專門控煙隊伍組建難
 
組建一支隊伍“專攻”控煙,曾是北京市近年控煙工作的一個探索方向。
 
“香港就是這樣的模式。”愛衛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這種模式的優勢在於“精力集中”,而且便於在各個部門之間進行組織、協調。
 
2008年,為舉辦“無煙奧運”,北京以“政府令”形式,頒布《北京市公共場所禁止吸煙范圍若干規定》,委托市、區兩級衛生監督部門,開展公共場所禁煙的監督執法。
 
去年5月1日,衛生部修訂后的《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實施,意味著室內公共場所應開始全面禁煙,也明確區(縣)衛生監督所,成為室內公共場所禁煙的一線執法主體。
 
但是,該系統並沒有專門的控煙執法隊伍。當年,北京市衛生監督所所長李亞京計劃以此為契機,向政府申請適當增加編制,在衛生監督系統內,建立一支“禁煙執法”隊伍。
 
不過,這並未成為現實。目前,北京市、區兩級衛生監督系統執法人員共1000多名,負責的領域已經涵蓋了餐飲衛生、消毒產品、生活飲用水、公共場所衛生、學校衛生等等,根本難以抽出專職部門、人員負責禁煙執法。以東城區衛生監督所為例,室內公共場所的禁煙監察職責劃歸公共場所衛生監管的科室。據東城區衛生局副局長劉清華介紹,該科室僅有7人。劉清華坦言,在東城,2008年北京市政府控煙令實施至今,尚未對在公共場所違規吸煙個人進行處罰。
 
【探索】
 
控煙執法權有望分散
 
不過,今年3月開始征集社會意見的《北京控煙條例》(專家建議稿)中,並沒有再提及“專門建立一支執法隊伍”。
 
“建立執法隊伍還是需要的,但不能光靠一支隊伍,更確切地說是一個領導機關,進行協調、指導、促進。”條例主要起草者、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應鬆年昨天表示,在目前情況下,專門建立起一支執法隊伍,會面臨執法人員的工資和編制等諸多問題,現實中並不可行。“北京那麼大,一支隊伍能有多少人,轉也轉不過來。”
 
“首先是考慮效果,其次是節約行政成本。”應鬆年表示。按照建議稿的思路,衛生、教育、文化、交通、工商等多個行政管理部門都需要履行控煙職責,並成立專門的控煙工作領導小組。
 
他說,這個控煙治理模式實際上是將控煙執法權“分擔”到了各個部門。比如,醫院的控煙將由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學校的控煙將由教育或人力社保部門負責,商場控煙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負責,文化、娛樂、體育場所以及旅館業的控煙分別由文化、體育、旅游、經濟貿易行政管理部門分別負責,等等。
 
應鬆年介紹,按照這一思路,處罰權也將分散到各個部門,由各部門的執法隊伍來負責。“控煙不是一個部門的事情,而是各個部門都要參與進來的,採取的應是公共治理的思路。” 
 
新京報記者 溫薷 魏銘言
 
(責編:鄒雅婷)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