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頁|

 

 

經濟基本面形成壓制 利好麻木症仍未擺脫

交易費用下降,股市咋不買賬?

2012年06月02日11:14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6月1日起,滬深交易所A股交易費用及4家期交所所有期貨品種手續費正式全面下調,A股交易費用總體降幅約為25%,期貨交易手續費水平整體下降30%左右。股票期貨交易費的下調是讓利市場之舉,原本是股市一大利好,但市場卻並不買賬,投資者的股市上漲預期並未實現。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管理層呵護市場的利好措施難以推動股市上漲呢?
 
利好兌現 股民不買賬
 
就在4月30日証監會宣布降低股市和期貨交易費的一個月后,6月1日資本市場正式實施這一利好舉措。上交所交易經手費從交易額的0.11%降低至0.087%﹔深交所交易經手費從0.122%降低至0.087%﹔中國証券登記結算公司收取的滬市A股交易過戶費從成交面額的0.5%降至0.375%。
 
“預計每年可減少約30億元收費,將對股市構成利好。”英大証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表示,交易費的降低可大幅減輕投資者負擔,一系列股市新政的出台表明監管層維護市場穩定的決心,這些都是政策層面的重大利好。
 
然而,與“五一”長假后的第一個交易日股市迎來“開門紅”相比,6月的首個交易日市場並未出現大幅上漲,政策的利好未能讓投資者產生做多的信心,兩市甚至都沒有以高開來迎接這一利好措施,隻有因此而受益的券商板塊出現了普漲局面。截至收盤,滬指僅微漲了1.20點,漲幅為0.05%﹔深指也隻上漲4.39點,漲幅僅為0.04%。
 
盡管如此,李大霄仍表示,雖然股市沒有出現大漲,但已逐步擺脫重心下移的趨勢,目前呈現多空拉鋸態勢,而藍籌股正逐漸走出低迷態勢。
 
熊市思維導致人氣渙散
 
股市為何一再對利好政策產生“麻木症”?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証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分析認為,市場反映遲鈍、麻木的主要原因是,經過2009年6月新股發行體制市場化改革以來,A股市場已逐漸褪除了“政策市”的行政色彩,傳統意義上的“調整收費”手法已不能像過去那樣起作用,尤其是市場在經過了近一年來的持續下跌與低迷后,熊市慣性思維導致了人氣渙散,單個利好措施已不足以刺激股市反轉。
 
此外,董登新認為另一個原因是,在A股交易稅費中,印花稅已無下調空間,証交所減費有限,然而,不能採用行政命令下調的券商佣金水平,卻存在嚴重的兩極分化現象,即大戶(比方,賬戶資產在50萬元以上)佣金水平低,而散戶(比方,賬戶資產不足50萬元的)佣金水平高。因此,僅僅証交所降低費用的作用不是太明顯。
 
不過,李大霄仍然對此次交易費下調的作用表示肯定。他表示,A股市場交易費用的降低向市場釋放積極且明確的信號,體現了向市場、向投資者讓利的態度,也表明監管部門正在考慮切實降低市場交易成本。期待監管層出台更多、更有力度的措施促進資本市場的持續健康發展。
 
未來“小牛”行情可期待
 
事實上,雖然管理層在5月頻頻出台各種利好政策,但是A股市場仍然顯現頹勢,大盤以一根小陰線結束了5月行情,滬指月跌幅1.00%,深指月跌幅0.38%。
 
“自去年4月以來,A股市場一直呈下跌趨勢,至今仍在底部徘徊。”董登新認為,究其原因,並不是市場缺錢,而是宏觀經濟基本面起的決定作用。以鋼鐵、水泥、汽車等為代表的工業產能嚴重過剩,GDP增長滑坡,國有企業利潤快速滑落﹔新增貸款規模萎縮。然而同時,銀行再融資卻隨時伺機而動﹔物價高位運行,中國房價在長達兩年半的嚴厲行政措施管制下,始終不肯低下高昂的頭。自從大銀行全面上市以來,中國股市已成為中國經濟的晴雨表,反過來,這些宏觀基本面也無不壓制著A股市場的前行。
 
對未來走勢,李大霄充滿信心:“A股的小牛市已經到來,未來大盤重心將逐步上移。”他表示,A股估值已經和2008年10月相近,藍籌股甚至更低,而且從去年以來的經濟政策和A股制度建設都表達了管理層做多的意願。此外,A股20多年以來每4年就會出現一次牛熊更替,而今距離2008年大熊市接近4年,已經進入牛熊轉換期。
 
董登新表示,A股市場已經或正在提前消化宏觀經濟的利空影響,目前的股市正處在大底部運行。因此,未來A股市場不會有太大的下跌空間。今年下半年,隨著主板退市制度改革到位,以及其他配套制度變革推進,A股市場應該可以穩步向上震蕩。本報記者 周小苑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2年06月02日   第 02 版)
 
(責編:鄒雅婷)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