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頁|

 

 

海外留學隨想

2012年06月08日16:07    來源:海外網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風雲流淌的巴黎塞納河 李湖江攝
 
 
壯麗的舊金山太平洋海灘 董佳佳攝
 
近聞蒙特利爾中國留學生林某被歹徒殺害,又聞一名中國留學生在尼亞加拉大瀑布下游被急流沖走失蹤,年輕的生命在海外意外終結,五彩繽紛的留學生活遂告中止。令人扼腕嘆息的同時,也提醒廣大中國留學生身居異國他鄉,一定要注意人身財產等安全。絕大多數的中國留學生都是在經濟比較發達的國家留學,但是其社會未必穩定、安全。我曾在羅馬火車站裡親見小偷盜竊、曾在米蘭大教堂前目睹坑蒙拐騙、曾在巴黎街頭遇青年聚眾群毆。柏林應該算是一個秩序良好的城市了,殺害林某的歹徒也正是在柏林落網。
 
生命財產安全得到充分保障當然是最重要的事情,這些持續發生的事件告訴我們必須提高安全意識,防患於未然。但是對於留學生來說,出國留學的目的並不單單只是保障生命財產安全而已,我們都是懷著自己的夢想、懷著親人的期望,甚至也寄托了振興祖國的使命。我們該做什麼?我們該怎麼做?
 
學好自己的專業知識,在留學期間順利完成學業、取得學位,這是首要的任務。能夠出國留學的學生資質一般都不差,大抵可算是佼佼者了,才能夠在眾多生源中脫穎而出。一般情況下,隻要願意學習,這個目標都是能夠實現的。但是要想出類拔萃,有卓越的表現,則需下苦功夫。數學家華羅庚說過:“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留學生活的第一道關口一般是語言障礙,要攻克這個難關非得費幾個月的苦功方可。以我本人為例,我申請留德的語言考的是英語雅思,德語全然不懂。第一堂專業課老師從頭到尾都講德語,課上所演示的PPT竟連圖片也沒有,我當時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前后左右、上下觀察同學們的穿著打扮,還有他們說話的神態。用一句家鄉福建方言可准確形容我當時的狀態:“鴨母聽雷公!”過了數個月情況才略有好轉。
 
留學的第二道關口是心理障礙,1958年美國人類學家奧博格(Kalvero Oberg)提出“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的概念:“文化休克是指一個人進入到不熟悉的文化環境時,因失去自己熟悉的所有社會交流的符號與手段而產生的一種迷失、疑惑、排斥甚至恐懼的感覺。”當我們進入一個完全異質的文化環境中,就會有強烈的不適應之感。剛到柏林的前兩周,我常常感覺自己像無頭蒼蠅一樣找不到北。心裡常念叨著李白的《行路難》:“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我本人也有一段可笑的找路經歷:柏林的公交系統十分發達,地圖上全是密密麻麻的網絡。剛到柏林時要找一個站點,U的標志表示地鐵,H的標志表示公交,S的標志表示輕軌。但是M的標志是什麼交通工具,當時始終沒搞清楚。發現M11最為便捷,便四處尋找M標志,走了好長的路,拐了好幾個彎,問了好幾個人,終於找到了目的地,卻發現原來是她:麥當勞!不過一兩個月以后,對德國的地鐵與公交就已經駕輕就熟了。
 
異國留學,還必須鍛煉強健的體魄。我發現身邊多數同學和我一樣,喜歡待在電腦旁邊,一坐就是一整天。缺少運動鍛煉。所以感冒發燒是我的好朋友。所以必須改變現狀,多參加體育鍛煉。留學異國,須加強同學之間的交往與聯系,不應太過自我封閉。因為未來事業的成功,除了業務素質以外,廣泛的人脈也是個重要因素。當年的同學、朋友都可能是未來事業的重要伙伴。可以交一些好的朋友、談一場合適的戀愛乃至找到理想的伴侶,不過交往的時候應注意分寸尺度與安全。
 
留學異國,當樹立遠大的志向,我常想起早年的中國留學生。中國近代史上首位留美學生容閎,被譽為“中國留學生之父”。他的不懈努力得到洋務派領袖李鴻章的支持,促成了中國第一批海外留學生出洋的壯舉,同治十一年(1872)30名幼童赴美留學正式啟程。這一批留學生人才輩出,遠不止一個我們耳熟能詳的詹天佑。時任耶魯大學校長的波特(Porter)曾致信清廷總理衙門,信中說:“貴國派遣的青年學生,自從來到美國,人人善用時間,研究學術,各門學科都有極佳的成績。……他們的道德,也無不優美高尚。……他們不愧是大國國民的代表,足以為貴國增光。他們雖然年少,卻都知道自己的一舉一動關系祖國的榮譽,因此謹言慎行,過於成人……”后來在東洋日本留學的郭沫若、魯迅、李叔同等,無不做出卓越的貢獻﹔在法國留學的有周恩來、鄧小平、巴金、林風眠、徐悲鴻、趙無極等,我曾坐著游艇從塞納河上駛過,船上的播音器有中文頻道,當聽到這些熟悉的名字,想起他們也曾與我一樣,在同一條河上游覽觀光,心中就有一股莫名的振奮——這條河上流淌著多少風雲人物的足跡啊!他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說》文末寫到:“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梁啟超生於1873年2月,而他寫這篇文章時是1900年2月,才剛滿27周歲。一顆年輕的心與少年中國一起跳動,這是多麼振奮人心的文字!在海外當聽到對中國的無端指責,當聽到關於中國的許多負面消息,我總會想起梁公的這段話!海外的中國留學生正是中國的少年與青年,我們應發奮圖強、攜起手來,共同奏響人生與時代的最強音!
 
作者:李湖江,柏林自由大學宗教學專業博士生。
 
(責編:鄒雅婷)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