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頁|

 

 

哥倫比亞漢語教師:給生活加點中國味兒

2012年06月09日11:27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來哥倫比亞從事漢語教學已近5年,遠離家鄉難免有時思鄉情切。但是我們是不甘寂寞的人,總會想辦法讓自己的生活精彩起來,給它們加上點中國味道。
 
每年4月和10月,我都會在全校組織每次為期一周的“中國文化周”活動。第一次中國文化周共展出展品56件,它們都是我赴任前從國內帶來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物品。我把它們分別編號整理,然后又把在中國旅行的照片打印出來,裝裱后撰寫上中文、英語、西班牙語三種文字說明。再找學校借一台打印機,為學生做帶有孔子學院標志和“我愛學漢語”、“我愛中國”、“我會說漢語”等字樣的中文名片。筆墨紙硯一擺,文化周就開始了。我為學生寫中文名字,並逐個解釋每個名字的美好意義。很多學生為他們的中文名字著迷,紛紛排起長隊向我索要簽名。有的人還要求我把他們的中文名字寫在他們的腦門上、臉上、胳膊上、后背上。更有意思的是,一次活動結束3天后,有一個學生竟然還跑到我的教室展示他胳膊上的中文名字,我大驚,難道這孩子3天沒洗澡?他偷偷告訴我,為了保住胳膊上的中文名字,這3天洗澡的時候,他都先把胳膊用塑料袋包起來再去洗呢!
 
文化周的時間畢竟有限,其他的時間怎麼辦呢?我和學生們一起設計了主題為“在身邊發現中國”的中國文化之旅活動:每兩周造訪一位中國文化名家。我們通過使館和華僑組織、聯系旅居當地的中國文化名家拜訪。我們和當地華僑舞龍舞獅隊策劃了“我是獅之頭,你是獅之尾”的舞龍舞獅學習,又向華僑舞蹈家學習了紅綢舞、扇舞。另外,針灸課也受到了學生們的歡迎。之前,這裡的學生幾乎對針灸一無所知。為了讓學生了解針灸的魔力,我特意安排造訪了當地一位有名的華僑醫生。我們參觀了他的診所,聽他講述針灸的醫學原理和功效,他還請來兩位被他醫好的病人現身說法。開始的時候,當看到醫生將很長的針扎入病人的頭部時,很多學生感到害怕,有的人甚至嚇得蒙上眼睛、嗷嗷直叫。但是,當他們看到這個頭上被扎了12針的病人不但沒有痛苦的表情,反而告訴他們,她的病被當地最好的醫生看了后沒有任何好轉,而是通過針灸治療才好轉的,學生們心服口服。在最后的志願嘗試環節,很多人竟然敢於當場嘗試,有的甚至還說要推薦他們的家人來看病。在哥倫比亞就能身臨其境地嘗試和體驗中國文化的魅力,大家都很興奮。
 
節假日我們也不閑著,每逢過年過節是我們最容易感到孤獨和想家的時候。以前隻能通過視頻和國內的家人聊天。但是現在不同了,我會提前約好學生和朋友到家裡過節。春節我們一起包餃子、寫對聯、挂燈籠、發紅包﹔清明節我們制作和放飛孔明燈、剪紙錢﹔端午節我們劃龍舟、包粽子﹔中秋節我們吃月餅、賞月亮。我們一起唱中文卡拉OK、品茶,或者每人學燒一道中國菜,嘗嘗百家飯等。
 
為了方便溝通,我給每個學生申請了一個中國的QQ號,把班裡所有學習漢語的學生都加為好友,周末我們就在QQ上用漢語聊天。他們還因此學到了很多漢語課堂之外的網絡語言,偶爾冒出來一句,真讓人瞠目。有一天,一個學生對我說:“張老師,你今天的發型很給力。”我聽了,一下子“暈倒”。沒想到網絡漢語聊天不僅豐富了我的業余生活,還讓我的學生們認識了中國的百度、優酷等網站,同學們的漢語打字能力和表達能力迅猛提高,他們讓我驚訝!給我驚喜!
 
張桂元寄自哥倫比亞) 
 
(本文作者系哥倫比亞新格拉納達孔子學院漢語教師)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2年06月09日   第 05 版)
 
(責編:鄒雅婷)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