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頁|

 

 

評論:誰來為日中關系“止血療傷” 

2012年06月16日10:01    來源:光明日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據日本媒體報道,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14日與“奮起日本黨”代表平沼赳夫、干事長園田博之以及“國民新黨”前代表龜井靜香等人會談,確認將盡快發布以“奮起日本黨”為母體的新黨構想,以應對即將到來的眾議院選舉。會上當然談到了石原所積極推動的購買釣魚島的計劃,石原表示在“買島”成功之前將繼續擔任東京都知事。另據東京都政府網站公布,截至6月14日,東京都開設的“買島”賬戶已收到81093筆共計11億8136多萬日元的捐款。石原出於個人政治野心,惡意炒作日中之間的敏感問題、肆意煽動部分日本國民反華情緒的舉動,已經給日中關系造成嚴重傷害。誰來制止石原“買島”鬧劇,為日中關系“止血療傷”?日本政府、經濟界以及理智的日本民眾應該拿出勇氣。

許多日本有識之士為迎來不惑之年的日中關系遭遇“寒流”而深感惋惜。應該看到,這並不完全是日本政府的責任。從年初以來日本國內出現的一系列有關釣魚島的動作中,除了為釣魚島的幾個附屬島嶼命名一事之外,大多與日本中央政府沒有直接關聯。例如1月3日偷偷登上釣魚島的沖繩縣石垣市市議員仲間均等人,都是在當地從事反華活動的慣犯,與日本國內的右翼保守團體有著密切的關系。積極推動市議會制定所謂“尖閣諸島開拓日”的石垣市市長中山義隆則是由自民黨、公明黨等在野黨推薦當選的。石原制造“買島”鬧劇,其實是看准了日本政局不穩、大選在即的形勢,通過操弄自己一貫擅長的反華議題撈取政治資本,從而實現其在日本政壇的野心。野田政權自去年9月成立以來,一直將災后復興和處理福島核電站事故作為執政重點,最近更是為推動國會通過增加消費稅的法案而焦頭爛額,在此背景下,即便掌握實權的外務省、防衛省、海上保安廳等政府部門心懷叵測,至少野田首相本人應該沒有心思在中日之間挑起事端。

當然,日本政府沒有全力制止石原的“買島”鬧劇,甚至表現出半推半就的態度,雖然難辭其咎,但似乎也情有可原。石原以“保衛國土”為名鼓吹“買島”,對日本國民產生了一定影響。日本政府特別是具體到每一個政黨、每一位政治家,隻要表現出反對或是慎重的姿態,很快就會被右翼勢力貼上“不愛國”的標簽。在政局動蕩、大選隨時可能提前舉行的情況下,很難期待日本出現有勇氣的政治家。更何況野田首相現在一心扑在增稅法案上,把與外交有關的議題都拋在腦后,甚至有可能為了說服黨內反對派同意增加消費稅而取消出席G20峰會。石原或許正是看透了當政者不敢說或者顧不上說,才會如此肆意妄為。

的確,領土爭端是雙邊關系中最敏感的領域。盡管現在的日本政府不願承認,但中日兩國過去在釣魚島問題上確實達成了擱置爭議的默契。邦交正常化40年來,中日關系取得了巨大的發展,兩國人民都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這其中也有雙方顧全大局、著眼未來、擱置爭議的功勞。現在石原跳出來把被擱置的爭議重新擺到桌面上,是對中日關系的嚴峻考驗。中日兩國“和則兩利、斗則俱傷”。中國不希望通過對抗來解決問題,但也決不能容忍石原的“買島”鬧劇繼續上演下去。解鈴還須系鈴人。對於在日本國內出現的問題,日本政府首先有責任加以妥善解決。此外,在中日經貿關系中獲益頗多的日本經濟界以及絕大多數愛好和平的日本民眾,應該積極發出自己的聲音,與中國人民一道,努力維護中日關系健康發展的勢頭。

(本報東京6月15日電 本報駐東京記者 嚴聖禾)

(責編:張東偉)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