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頁|

 

 

美國會就排華法致歉 破除隱性歧視華人仍任重道遠

2012年06月19日09:46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中新網6月19日電 美國眾議院18日全票通過《排華法案》道歉案,加上去年10月參議院已全票通過,就此美國正式以立法形式向曾經排斥歧視華人的做法道歉。這是幾代華人不懈努力的結果。美國《僑報》18日就此刊發社論,在充分肯定致歉案的歷史意義之余,也指出,並不是一紙致歉案,對華人的歧視就會煙消雲散。今天,在美華人的處境,雖與《排華法案》時期有了極大差異,但要徹底破除美國社會對華人的刻板印象和隱性歧視,華人仍任重道遠。
 
社論指出,正如美國國會華裔眾議員趙美心此前在聲明中指出的,眾議院通過“致歉案”,將標志著國會兩院第一次正式承認了這些丑陋的針對中國移民的法律侵犯了華裔的人權,並且就此表達對華裔的真誠歉意。這是趙美心和所有為這一時刻做出貢獻的人士,包括華人和主流社會人士不懈的努力的結果。
 
美國國會於1882年5月6日通過的《排華法案》,是美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排斥特定族裔的法案。華人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來到美國,為美國經濟發展、西部開發做出了重大貢獻,卻遭遇了非人的待遇。根據該法案,華人被禁止在美國買房、與白人通婚,禁止在政府任職,禁止與白人共對公堂,甚至禁止妻子兒女移民美國等。這個與美國立國精神完全背道而馳的惡法,一直持續了60年,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因美中成為盟國才被廢除。
 
社論認為,致歉,對美國而言,是一種洗脫,一種回歸,洗脫歷史上的一個錯誤,回歸人人生而平等的立國價值觀。對於那些尚健在的《排華法案》的見証者,如“紙生仔”們,是一個遲來的安慰,讓他們有生之年可以一雪恥辱、揚眉吐氣。更重要的是,要讓歷史照進現實,警示今天。對年輕一代的作出一個提醒,讓他們更珍惜他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並了解老一代為此做出的犧牲。
 
社論強調,對華人而言,並不是一紙致歉案,對華人的歧視就會煙消雲散。今天,在美華人的處境,與《排華法案》時期相比,有了極大的差異。華裔不僅在科學、教育領域出類拔萃,還在政治上越來越多地顯示出影響力,涌現出了華人議員、州長、市長、部長、大使。華人在美國的社會形象也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被譽為模范少數族裔。但是,在這種高成就背后,卻隱藏了“竹天花板”(bamboo ceiling)現象。華人畢業於好學校、能找到好工作,之后卻會碰上種種無形的障礙,在職場上有被邊緣化的跡象。在高層領導中,看不到多少亞華裔。剛剛公布的一項調查表明, 包括華人在內的亞裔,83%對公司忠誠,卻隻有49%有歸屬感。華盛頓經濟政策研究所(EPI)5月底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亞裔失業人口有50%屬於失業超過半年的長期失業者,比率遠超過其它族裔。EPI專家奧斯汀(Algernon Austin)表示:種族偏見是亞裔長期失業的原因之一。他說:“就算你是美國出生的亞裔,也會被假設為外國人,而非真正的美國人。因此,如果遇到對非美國人有既定偏見的雇主,亞裔將大受影響。”
 
社論稱,今年初,華裔籃球選手林書豪在NBA大放異彩,在全美造成追捧狂潮。 林書豪的橫空出世,說明了華人不僅會讀書、上哈佛,也可以在NBA縱橫馳騁。“林來瘋”現象的背后,恰恰說明了在美國社會中,對華人刻板印象與隱形歧視的無處不在。正如法新社在一篇報道中點處的:“這是在有人突破刻板印象,轉折點出現時爆發的現象。”
 
最后,社論指出,因此,一方面華人還要努力抗爭,從法律、輿論等多方面入手,破除美國社會對華人的刻板印象和隱性歧視﹔另一方面,華人也應自立自強,發奮努力,如林書豪一樣,展現自己的實力,強力沖破“竹天花板”,讓主流社會接受和認可。
 
(責編:鄒雅婷)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