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頁|

 

 

僑鄉"洋留守娃娃":網絡維系親情 隔代撫養存弊端

2012年07月09日10:42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中新網7月9日電 據美國《僑報》報道,“才出生5個月,小宇就經歷了一次國際旅行,從美國來到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琯頭鎮。在大洋彼岸的那個國度,留下了小宇出生時的手印、腳印,並給予了他公民的身份,以及一個中國餐館,餐館裡有他忙碌的爸爸媽媽﹔而中國東南沿海的這個小鎮,有一個堆滿了玩具的房子,房子裡有寵他愛他的外公外婆,不遠處還有一個華僑幼兒園,幼兒園的一個小班裡有他的同學。”這是福州一位媒體人對僑鄉一個特殊群體中一個孩子的描述,僑鄉人把這個特殊群體稱作“洋留守娃娃”。
 
這些洋留守娃娃在出生后幾個月,就被父母“托運”回國,寄養在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家,5歲左右回到父母身邊。據福州市僑聯統計,目前寄養在福州的美國小公民約有近萬人,其中長樂市有5000多人,連江縣琯頭鎮約2500人,馬尾區亭江鎮約2000人。洋留守娃娃牽動著遠方父母的心,他們在家鄉的生活狀況又如何呢?
 
中英教育雙管齊下
 
洋留守娃娃的家長最重視中文教育,不論是爺爺奶奶還是爸爸媽媽,都特別在意在幼兒園有沒有學漢字,有沒有教古詩。“我們幼兒園以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為主,兼顧雙語。”江恩貞說,“從小班開始,我們就教《弟子規》《三字經》,教孩子畫水墨畫,教孩子做中國各種手工藝品,而從中班開始,我們每周兩次教孩子英文,英文老師還是從美國請來的外教。”
 
在金貝爾幼兒園,我們看到,每級台階上寫著三字經、弟子規,孩子們每上一個台階念一句,就這麼著日復一日,三字經、弟子規牢牢地印在了孩子幼小的記憶中。每個教室的布置都帶著濃濃的中國風,中國龍、京劇臉譜、大型折扇、農家的斗笠、蓑衣點綴其間,“我們希望這些孩子們不要忘了自己的根在中國,希望中國的傳統文化通過他們能夠傳播得更遠。”江恩貞表示。
 
操場安置360度攝像系統
 
連江琯頭鎮竹岐村金貝爾幼兒園是鎮上最大的一家幼兒園,全園200多孩子,90%是美國小公民。為了讓遠在美國的爸爸媽媽們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幼兒園在操場上安置了360度攝像系統,爸爸媽媽們隻要擁有密碼,進入幼兒園網站,就可以通過視頻看到孩子在操場上活動的情況。“操作起來可方便了,爸爸媽媽們想看哪個角落就看哪個角落,孩子在哪裡,他們可以看到哪裡。小朋友在幼兒園過生日,爸爸媽媽通過視頻就可看到全過程。”園長江恩貞說。
 
潭頭鎮菊潭村幼兒園則在各班建立QQ群,老師們把孩子活動的照片通過QQ群發給在美國的父母看,孩子在園裡的表現和游戲情況,遠在大洋彼岸的父母一目了然。“很多孩子在家用Ipad與父母通過視頻聊天,靠網絡維系親情,是一種無奈但還有效的方法,以前很多孩子連爸媽長什麼樣的都不知道,到了美國,進入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哭呀鬧呀吵個不停,不知愁壞了多少父母。” 劉青雲說。
 
視頻聊天 維系親情
 
與父母遠隔重洋,親情缺失是洋留守娃娃最大的問題。“洋留守”兒童一般幾個月大時就被送回老家撫養,襁褓之中還來不及建立對父母的深刻印象。而遠在千裡之外的父母,由於身份或者時間以及路費問題,回來探望孩子的機會不可能很多,好些父母甚至一次都沒回來過。有的孩子睡午覺會拖著老師,上課會突然跑上去擁抱老師,甚至管老師叫媽媽。很多孩子到美國后,和父母關系冷漠,讓許多父母后悔不已。
 
這些年,隨著網絡和科技的發展,很多幼兒園利用運用網絡的各種便利,讓孩子通過網絡視頻、QQ聊天,和父母維系親情。
 
隔代撫養 祖輩溺愛
 
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僑鄉大量20歲出頭的年輕人前往美國,在國外經過幾年的奮斗站穩腳跟后,陸續進入結婚和生育階段。但由於在工作、生活等方面存在壓力,根本無暇照看孩子,在美國請保姆費用高,寄送國內由老人養大,就成了無奈但經濟的選擇。
 
“爸媽在美國,吃寄回來的洋奶粉,用寄回來的洋尿布,他們被爺爺奶奶寵壞。”這是大多數人對洋留守娃娃的印象。長樂潭頭鎮菊潭村幼兒園園長劉青雲說,負責監護的祖輩們文化程度相對較低,又隔了一輩,造成了他們隻關注孩子的吃穿,溺愛孩子,因此,留守娃娃們普遍自理能力、社會交往能力都比較弱。
 
“對這些孩子,我們需要更多的耐心,他們一進入娃娃班,老師們就加強訓練,讓他們學會自己吃飯、自己穿衣、自己系鞋帶,一般經過一年的訓練,到了小班,孩子的自理能力增強了,行為習慣規范多了。”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幼兒園的老師們還負起了對爺爺奶奶教育的義務,“很多老人不理解學前教育的課程安排,認為布置作業才是學習,玩游戲、做手工是不務正業,我們要經常跟爺爺奶奶溝通,告訴他們一些育兒的常識和道理。”(李竑)
 
(責編:鄒雅婷)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