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頁|

 

 

解讀IMF《世界經濟形勢展望》——

世界經濟背負“三座大山”

2012年07月19日09:44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7月13日,成千上萬的抗議者聚集在西班牙首都馬德裡市中心,導致多處交通阻塞。到7月15日,抗議達到高潮。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充滿了悲觀情緒。與4月的報告相比,最新報告將今明兩年的全球經濟增長率分別下調為3.5%和3.9%,其中發達經濟體今年增速為1.4%,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也降為5.6%。美國經濟反彈減弱、歐債危機持續以及新興經濟體增長減速等都成為威脅全球經濟的關鍵因素。

美國:“財政懸崖”或致衰退

“對美國而言,關鍵是要兩黨及時達成一致以避免‘財政懸崖’,並在最后期限到來之前提高債務上限。”

沒人可以否認,美國經濟形勢不好。但是,這絲毫沒有動搖它世界經濟“火車頭”的地位。IMF稱美國是對全球經濟成長的主要威脅,將其今明兩年的成長預測分別調降為2%和2.3%,低於4月預測的2.1%和2.4%。

隨著美國總統大選的臨近,美國也正在一步步走向“財政懸崖”——主要是指美國國會如果不修改相關法律,布什政府時期的減稅政策將於今年年底到期﹔同時,根據去年夏天美國民主、共和兩黨圍繞債務上限談判達成的協議,在減赤“超級委員會”未能達成一致的情況下,自動減赤機制將於明年啟動,預計將在10年內削減聯邦政府開支合計1.2萬億美元。

大選年,兩黨在財政政策上很難達成一致。這意味著美國的政治僵局短期內造成的主要風險是財政可能出現過度緊縮。在極端情況下,如果決策者無法就延長臨時性稅收減免和扭轉大幅自動支出削減達成共識,美國2013年結構性財政赤字降幅將可能超過GDP的4%。這會導致下一年的美國經濟增長出現停滯,同時對其他國家構成嚴重的溢出影響。IMF首席經濟學家布蘭查德直白地指出,美國即將來臨的“財政懸崖”將令美國經濟在2013年進入衰退。

歐洲:債務危機久治不愈

“解決歐元區危機是當前的首要任務。”

久治不愈的歐債危機目前沒有絲毫好轉的跡象。最近,西班牙成了歐債危機的暴風眼。不出意外,希臘的大規模抗議也在西班牙重演了。7月15日,因公布564億歐元的削減赤字計劃,西班牙政府遭遇來自國內民眾的瘋狂抵抗。自7月13日起,許多失業民眾在不同場所進行了為期3天的罷工和抗議示威活動。目前西班牙有約1/4的人口處於失業狀態,他們成了政府緊縮計劃的主要抗議者。此外,7月13日,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突然宣布,將意大利長期主權信用評級下調兩檔,距垃圾級僅“兩步之遙”,評級展望維持負面。在短短半年內,這已是該機構第三次對意大利“開火”。多米諾骨牌的下一個國家似乎已經浮出水面。

自歐債危機爆發以來,相關各方多次商討,推出了花樣繁多的政策措施,然而,危機卻愈演愈烈。歐債危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不需贅言。IMF最新報告肯定了6月的歐盟峰會,指出峰會宣布的措施是邁向正確方向的步驟。接下來的關鍵是要及時執行這些措施,同時進一步加強銀行業和財政聯盟。這必須成為優先工作。

新興經濟體:發展減速

“對於新興經濟體而言,考慮到發達經濟體虛弱帶來的溢出效應,以及出口貿易下滑和資本流動的高度波動性,決策者要隨時准備調整政策。”

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新興經濟體對提振經濟所起作用有目共睹。然而,目前的現實情況是這些生命力旺盛的經濟體也進入了減速階段。金融危機以來表現最亮眼的金磚國家都遇到了各自的問題,媒體甚至開始討論金磚是否開始褪色。以巴西為例,歐債危機與疲軟的美國經濟讓經濟對外依存度較高的巴西受到極大負面影響,而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震蕩下行的趨勢也讓巴西心中苦楚。最近,巴西加入了全球央行集體寬鬆的大潮,希望以此遏制經濟下行勢頭。

IMF報告指出,對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而言,短期內經濟增長的下行風險主要與外部因素有關。2011年中期以來,新興市場經濟增長放慢,部分原因是為應對經濟中的過熱跡象而採取了緊縮政策。但之后政策開始放鬆,這應該會在2012年下半年產生影響。然而,過去10年,部分由於金融危機加深和信貸快速增長,新興市場經濟體的經濟增長已超出歷史趨勢,因此,其中期的增速可能將低於預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也會小一些。(本報記者 張 紅)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2年07月19日   第 06 版)

(責編:張東偉)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