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頁|

 

 

IMF表述上雖有緩和 仍稱人民幣中度低估

再拋“升值”論謀救難振的世界經濟?

2012年07月28日12:05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日發布報告認為,人民幣匯率目前被“中度低估”。和以往常認為中國人民幣大幅低估的表述相比,上述表述其實已經有所緩和。但卻在國際社會再度引發要求人民幣升值的聲音。那麼,IMF為什麼要再提人民幣升值問題?人民幣升值真的會使世界經濟出現強勁復蘇?就此,記者進行了採訪。
 
匯率非常接近均衡水平
 
人們注意到,近來,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出現了跌多漲少的狀況。
 
從今年初至今,人民幣中間價累計貶值達0.18%,這是人民幣7年來首次半年期內出現貶值。在剛剛過去的二季度人民幣兌美元貶值更達0.88%,創下1994年以來的最大值。
 
“預計未來3個月,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將維持現價6.33附近的平坦走勢。”花旗零售銀行在其年中策略報告會上指出,未來將保持平穩甚至疲弱走低的匯率,可能是穩定經濟的最佳途徑。
 
對此,央行副行長、外匯局局長易綱稱,在目前及未來可預見的一段時間內,人民幣匯率非常接近均衡匯率。
 
業內人士認為,因為當前經濟下滑,人民幣出現貶值,預計經濟反彈后,人民幣將重回升值軌道。他們認為,人民幣並未出現趨勢性的貶值,如此大跌僅是因為近期美元走強所致。
 
而近期歐債危機不斷惡化,來自西班牙方面的負面消息不斷,使得歐元幾乎成為了“驚弓之鳥”。央行日前公布數據顯示,1歐元對人民幣中間價為7.6762元,近10年來首次跌破7.7關口,人民幣升值明顯。
 
迫升值不顧中國作犧牲
 
什麼原因致使IMF再拋“人民幣升值”論?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盡管我們一向不大認可“根據對經常賬戶的不確定預測來評估幣值低估程度”,但該數值總一直成為是IMF得出人民幣匯率被低估的重要判斷依據。IMF的有些人總是機械地認定,隻要出現順差,就是幣值低估。實際上,中國今年以來的一定貿易順差,是在經濟持續下行、人民幣多年升值背景下的順差,我們是賺不到多少錢的。
 
他指出,出現“升值”聲音最主要原因就是全球經濟復蘇疲軟。
 
其實,中國一直穩步推動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和利率市場化改革。2005年7月21日,中國依照主動性、可控性、漸進性原則,啟動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在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嚴重的時候,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為抵御危機沖擊、促進全球金融穩定和經濟再平衡發揮了積極作用。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始終堅持平穩釋放升值壓力,保持人民幣匯率處於相對合理水平,將負面影響降到最低。截至2011年11月末,人民幣對美元累計升值30.4%,實際有效匯率升值28.6%,目前人民幣匯率呈現雙向浮動態勢。
 
有分析認為,在這種狀況下,一再提出讓人民幣快速升值,給人的感覺是,有人試圖希望通過人民幣升值來幫助世界經濟復蘇發展,而不去考慮中國將可能為此付出巨大的代價。
 
“升值”並不是救市良藥
 
駐IMF中國執行董事張濤在針對IMF報告的回應說,我國主管機構認為,人民幣匯率目前被“中度低估”這一評估是不符合現實的。
 
專家強調,人民幣升值並不是加快世界經濟復蘇的良藥。孫立堅認為,IMF希望通過提升人民幣匯率來拉動全球消費根本行不通。各國應該通過堅持自由貿易理念,揚長避短,進一步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繁榮,而不應該設置貿易壁壘。貿易壁壘看上去是在保護本國經濟,但是實則是在限制貿易自由,打壓經濟發展,終將損害各國的根本利益。
 
他也表示,近年來,國際經濟的萎縮,中國原來的貿易順差有所下降,人民幣目前達到了接近均衡匯率水平。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目前的經濟形勢很嚴峻。一方面,在當前全球疲軟經濟的負面疊加效應下,中國經濟面臨嚴峻形勢﹔另一方面,中國國內經濟結構本身存在著很多問題,限制了消費市場的發展。
 
有專家建議,目前中國經濟問題不是寬鬆政策可以解決的,政府應該從經濟結構上下手,加快改革,減少干預,創造良好的經濟環境,讓經濟自由發展。政府一方面要給企業減稅,提高企業發展熱情,另一方面應該打破市場壟斷,扶持公平競爭環境。這樣,才會有讓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市場活力。(本報記者 梁 杰)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2年07月28日   第 02 版)
 
(責編:鄒雅婷)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