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頁|

 

 

美軍"槍騎兵"B-1轟炸機瞄向南海 威脅還是咋呼?

2012年07月30日09:25    來源:北京晚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槍騎兵”彈艙挂載JASSM導彈
 
美國媒體近日報道稱,隨著五角大樓的戰略設想轉向亞洲,綽號“槍騎兵”的美國B-1轟炸機也轉向亞洲,更是開始將南海列為自己的下一個目標。有外媒報道稱,B-1轟炸機將成為美國“重返亞太”乃至反制中國南海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據稱,在不加油的情況下,配備24枚聯合空對地防區外導彈的B-1轟炸機的打擊范圍可覆蓋南海大部分目標。
 
身世
 
研制周期長達20多年
 
“槍騎兵”是美國在冷戰末期開始服役的超音速重型長程轟炸機,主要用於執行戰略突防轟炸、常規轟炸、海上巡邏等任務,也可作為巡航導彈載機使用。
 
1962年美國空軍提出“先進有人駕駛戰略飛機計劃”,要求研制一種低空高速突防轟炸機作為B-52的后繼機。1969年11月開始招標,1970年選定北美航空(后與洛克維爾公司合並,又被波音並購)研制原型機,編號為B-1,1974年12月B1-A原型機首飛﹔改進型B-1B於1982年研制,首架生產型於1984年10月試飛。由於美國一直就巡航導彈和戰略轟炸機哪一個更有效的問題爭論不休,致使該機的研制周期長達20多年。
 
“槍騎兵”1985年正式進入美國空軍服役。到1998年,美國總共生產了100架B-1B轟炸機。在服役過程中,總共有8架B-1B由於各種原因墜毀。到目前為止,美國空軍總共擁有的B-1B轟炸機的數量隻有92架,這些還要分出一部分作為后備補充,因此美軍現役B-1B轟炸機的數量在60架左右。
 
絕招
 
可變形的重型轟炸機
 
“槍騎兵”最大的特色是採用可變后掠翼的形式,全開時翼展可達到41.8米,採用最大后掠角時是23.84米。可變后掠翼是用來調和各種矛盾要求的手段,例如需要高速飛行,后掠翼的角度就要減少,機翼就會緊貼機身,而在起降或者長續航距離飛行時,后掠翼的角度就要加大,機翼就會伸展開來。由於採用可變后掠翼,“槍騎兵”能從跑道長度較短的民用機場起飛作戰,可避免因敵方先發制人的空中打擊。
 
“槍騎兵”的優勢在於它具有完成戰略核打擊的能力,但遠航程和大載彈量的特點又讓它具備超強的戰術打擊能力。“槍騎兵”航程高達近12000公裡,擁有3個縱列分布的彈艙和6個外挂點,彈艙和外挂點的最大載重量加起來重達60多噸。內挂武器包括AGM-86B空射巡航導彈、AGM-69A短距攻擊導彈等各種武器。
 
新聞裡透露的“聯合空對地防區外導彈”則是“槍騎兵”能夠攜帶的最新打擊武器。2010年美國空軍基地第7轟炸機聯隊的一架“槍騎兵”第一次滿載24枚聯合防區外空地導彈通過飛行驗証,表明“槍騎兵”已具備該項能力。這些特性,為“槍騎兵”的“上位”奠定了基礎。
 
“槍騎兵”性能掃描
 
機組成員:4名(指揮官、副駕駛、攻擊系統操作員和防御系統操作員)
 
全長:44.5米
 
翼展:41.8米
 
全高:10.4米
 
空重:87100公斤
 
最大起飛重量:216400公斤
 
最大速度:海平面0.95馬赫(965公裡/時)
 
高空1.25馬赫(1340公裡/時)
 
作戰半徑:5543公裡
 
最大航程:11998公裡
 
飛行升限:18000米
 
常用武器方案
 
1 38枚AGM-69A短距攻擊導彈(彈艙內24枚+外挂14枚),載彈量38噸
 
2 22枚AGM-86B空射巡航導彈(彈艙內8枚+外挂14枚)+2個油箱,載彈量31.9噸
 
3 20顆B28核炸彈(彈艙內12顆+外挂8顆),載彈量23噸
 
4 26顆B43核炸彈(彈艙內12顆+外挂14顆),載彈量25噸
 
5 38顆B61或B83核炸彈(彈艙內24顆+外挂14顆),載彈量12.24噸或41.3噸
 
小詞典:“槍騎兵”
 
B-1轟炸機的綽號“槍騎兵”是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期一度流行的騎兵軍種,是以槍、矛作為武器的騎兵。關於“槍騎兵”的作用存在爭議。
 
“槍騎兵”最大的優點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抗步兵方陣﹔缺點則是不適於樹林等復雜地形上的偵察、警戒任務,失去了部分輕騎兵應有的功能。
 
何為美軍“非對稱”戰略?
 
你打不到我 我打得到你
 
在冷戰結束后,美國的軍事力量稱霸全球。而美軍強大的遠程精確打擊力量,又確立了美軍對其他國家非對稱的常規打擊優勢。這種“你打不到我,我卻打得到你”優勢的由來,就是美軍龐大的戰略轟炸機力量。
 
據不完全統計,美軍B-52、B-2、B-1各種轟炸機的總數量在300架左右。在局部戰爭中,美軍要實現先發制人的快速打擊,主要靠這些遠程戰略打擊力量。以至於一些國家沒有任何反制手段,隻能依靠發展遠程導彈來進行遏制。
 
為何派“槍騎兵”到南海?
 
確立在西太平洋優勢
 
在南海地區,美軍意圖實現的也是這樣一個“非對稱”打擊的優勢。美國媒體透露“槍騎兵”將被部署在關島的空軍基地。“槍騎兵”作戰半徑為5500公裡,如果再加上防區外導彈接近400公裡的射程,“槍騎兵”的打擊半徑幾乎達到了近6000公裡。以關島為圓心,這個距離不但早已經涵蓋了全部的中國南海范圍,也涵蓋了中國東海、黃海、渤海以及除新疆以外的大部分中國領土。換言之,美軍試圖依靠“槍騎兵”來確立在整個西太平洋范圍的非對稱打擊優勢。
 
盡管媒體報道顯示“槍騎兵”打擊范圍可覆蓋南海大部分目標,但其真正針對的並不是南海,而是中國大陸的關鍵節點和軍事基地,美軍這種非對稱打擊優勢,不但可以在南海,而且在東海方向,也可以起到牽制中國、壓制朝鮮的作用。而且從某種程度而言,后者更具實際意義。
 
為何是“槍騎兵”而非其他戰機?
 
暴露美軍戰略轟炸機部隊的萎縮尷尬
 
“槍騎兵”並不是美軍唯一實現“西太平洋非對稱”打擊優勢的裝備。前些年美軍在關島基地曾經部署過B-2轟炸機。從性能對比來看,B-2的隱形攻擊能力更強,威脅性也更大。但現在重提“槍騎兵”,又是出於什麼樣的目的?
 
“槍騎兵”地位的提升,暴露了美軍現有戰略轟炸機部隊迅速萎縮的尷尬。從“槍騎兵”服役開始,它遭受到的攻擊一點也不少。從引擎故障到防冰凍系統,從高額維護費用到計算機錯誤,“槍騎兵”幾乎在15年時間中老老實實呆在機庫中。幾次“槍騎兵”甚至面臨全面退役的境地。
 
然而到了反恐戰爭時期,美軍龐大轟炸機集群中超過三分之二的B-52,機齡都超過了50年,等到2012年,全都是年過花甲的老戰機。無論美軍如何“延壽”,這些老戰機執行高強度作戰的能力已經退化,故障墜毀甚至會超過敵方導彈擊落的幾率。而最新的B-2,其部署能力由於隱身設計的特點而受到了極大的限制。B-2從1999年空襲南聯盟以來,歷經“伊拉克自由行動”、“奧德賽黎明行動”,B-2幾乎所有的打擊行動全都是由密蘇裡州的懷特曼空軍基地出發,每架次准備時間要超過40小時。可見關島這種環境部署B-2的象征意義遠大於實際意義。B-2和B-52的狀態意味著現在美國空軍的常規戰略打擊力量幾乎減少了五成以上。這對於美國空軍這支戰略部隊來說,簡直是一場災難。
 
盡管“槍騎兵”一度坐冷板凳,但美國空軍卻不得不承認現在的“槍騎兵”到了必須“挑大梁”的時候。“槍騎兵”盡管平均壽命超過20年,但是再老也比B-52年輕,“槍騎兵”曾經是“機庫皇后”,但是它再嬌氣也比不過B-2嬌氣。
 
美國總統已經提出重返亞太戰略,美國空軍意識到,在冷戰后狂虐伊拉克、南聯盟、利比亞這些弱者之后,過去那種優哉游哉比演習還要簡單的“投彈旅行”將不復存在,美國戰略轟炸機將不得不回歸自己的初始目的:穿透最嚴密的防空網,對戰略目標先發制人。盡管這可能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在美國新一代轟炸機面世之前,這個任務隻有先靠“槍騎兵”了。 鄭文浩 J172
 
(責編:鄒雅婷)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