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頁|

 

 

望海樓:誰逼走了安南

2012年08月04日08:35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8月2日,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宣布,聯合國—阿盟敘利亞危機聯合特使安南將辭職。這一消息令人惋惜、痛惜。

敘利亞危機本來存在兩種前景:一種是政治解決前景,一種是武裝內戰前景。而當前敘利亞顯然正在走上全面內戰道路。安南在此敏感時刻宣布辭職,恰好說明敘局勢正日趨失控,政治解決的“機會窗口”正在關閉。

局勢發展到今天這種境地,固然是該國各種矛盾長期累積的結果,但從全球范圍看,國情類似敘利亞的不在少數,由此引發國內騷亂的也不少,但像敘利亞這樣陷入長期動蕩、趨向“硬著陸”的情況則十分少見。這在很大程度上與外部力量的推波助瀾有關。

長期以來,西方一直將敘利亞視為稱霸中東的重要障礙。2011年中東劇變后,西方國家一心要借政局動蕩之際將巴沙爾趕下台,但由於西方武力干涉利比亞的前車之鑒,中俄等國強烈反對西方以聯合國名義對敘武力干涉。此背景下,西方幾乎把所有賭注都壓在敘反對派身上,政治和外交上公開承認敘反對派合法地位,並三次召開“敘利亞之友”國際會議對其力挺。

同時外部勢力還對敘反對派進行經濟資助和軍事武裝。據報道,美國總統奧巴馬曾簽署秘密指令,授權中央情報局等機構協助敘反對派推翻巴沙爾政權。在外部力量支持下,敘反對派武裝從無到有,由弱到強,日漸具備了與政府軍公開對抗的能力。

在信息傳播領域,西方媒體也有意夸大敘政府軍暴行,美化敘反對派的反抗活動。最典型的是對胡拉屠殺事件的看法,在事件剛剛發生、真相尚未明朗之時,西方便將責任完全歸咎於巴沙爾政權,並迅速對其採取制裁行動。

另外,我們還要看清,對一心要實現敘政權更替的外部勢力來說,其之所以表面上支持安南外交斡旋行動,因為這樣客觀上也能幫助敘反對派贏得更多時間,以發展壯大武裝。正像在第一次和第三次中東戰爭中,開始處於劣勢的以色列需要借外部調停和暫時停火贏得喘息和壯大機會,最后化劣勢為優勢一樣,安南外交斡旋行動同樣被反巴沙爾勢力用來培植反政府武裝。

可見,正是外部勢力的有意偏袒,使得敘利亞國內力量對比日趨改變,並最終形成全面內戰的局面。顯然,西方國家應為此局面為安南被迫辭職負主要責任。

中國由於在敘利亞問題上多次使用否決權而飽受爭議。事實上,中國在敘危機中的政策,旨在捍衛“主權不容侵犯”的國際法基本准則,無可指責。盡管時代不斷進步,但國際社會的無政府狀態特性,決定了國際法基本准則是維護弱小國家權益的最后護身符。

當前,不少國家都存在這樣那樣的國內矛盾,並隨時可能因矛盾積聚而導致民眾進行反政府抗議。如果像敘利亞這樣,僅僅因國內出現政治動蕩就成為外部干涉、尤其是部分西方大國實現霸權利益的借口,那麼這個世界將永無寧日,隻會日趨重返“叢林政治”狀態。

就此而言,中俄在敘利亞問題上的立場才真正是建設性的:沒有中俄多次外交阻擊,敘利亞危機早就全面惡化了。更重要的是,它有效捍衛了國際法的尊嚴和國際社會的生存底線,其歷史價值將隨著時間流逝越發顯現。

(田文林 本報特約評論員、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研究員) 

(責編:趙磊)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