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頁|

 

 

排定十大重點工程 三年將投2萬多億

節能減排再造綠色中國

2012年08月27日09:21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飲”憂新華社發(蔣躍新作)

國務院日前印發《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明確了10項節能減排重點工程,中央和地方將進一步加大資金支持力度。據測算,節能減排重點工程規劃投資需求將達到2.36萬億元。

十大領域迎來新商機

《規劃》提出的重點工程包括:節能改造工程、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合同能源管理推廣工程、節能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工程、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脫硫脫硝工程、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程、循環經濟示范推廣工程、節能減排能力建設工程。這為中國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劃定了方向。

事實上,各地推動節能減排的努力一直沒有放鬆。在寧夏回族自治區中寧新材料循環經濟示范區裡,天元錳業有限公司是世界最大的電解錳生產商,年產量突破20萬噸。快速發展曾帶來污染的困擾,而正是循環經濟實現了“變廢為寶”:廢水循環利用項目每年可節水100萬立方米,余熱回收項目每年可發電1.2萬千瓦時﹔新技術使“邊角料”變成新產品,自家的生產廢渣變為別家的重要原料。產業協作、上下游配套、資源循環綜合利用的集群發展模式,正使園區加速工業轉型優化。“企業的發展思路正在改變。”天元錳業副總經理高學祥向記者表示,循環經濟不僅減少排放,還完善了企業戰略布局,提升了綜合競爭力。他表示,《規劃》的出台令人振奮,公司剛成立環保技改小組,下一步用於節能改造、科技研發的投入很高,期待《規劃》能提供資金和人才支撐,為今后發展帶來新機遇。

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經濟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吳鐘瑚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規劃》的出台,將推動重點項目及相關領域發展,其中蘊藏著商機。

轉變思路才有出路

在明確10大重點工程的同時,《規劃》也念起“緊箍咒”:到2015年,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繼續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過快增長。

盡管綠色發展已成為人們的共識,但節能減排之路仍然有不少障礙。“地方發展規劃需與《規劃》銜接好,這需要各地及時調整思路和方向。”吳鐘瑚表示,一些地方仍存在過度追求GDP增速、追求稅收增加的現象,這使得淘汰落后產能的進程遇到阻力。“其實,節能與發展並不對立,但理念轉變需要一個過程。”

市場機制不健全也是發展節能產業的一大障礙。吳鐘瑚分析,一些節能產品生產成本高,價格競爭力比較弱,產品推廣遭遇瓶頸,企業發展缺乏積極性。

專家分析,優惠政策落實時也面臨尷尬。由於缺乏有效監管,此前曾發生部分企業和機構通過造假騙取“補貼”的情況。

開展目標責任評價考核

2.36萬億元如何發揮實效?“政府需要考慮如何發揮財政投入的引導作用,撬動市場投資,發揮市場功能。”吳鐘瑚表示,應利用政策導向,打破行政制約,激發市場活力,多渠道引導企業、社會資金積極投入節能減排。

他還建議,應理順資源類產品價格關系,建立充分反映市場供求、資源稀缺程度以及環境損害成本的價格形成機制,通過杠杆作用,使更多企業自覺自願增加環保投入。

專家認為,強化問責機制將為節能減排提供有力保障。吳鐘瑚分析,《規劃》明確,國務院每年組織開展省級人民政府節能減排目標責任評價考核,考核結果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納入政府績效管理,實行問責制。“《規劃》對節能減排、淘汰落后產能的每一項目都有具體指標,這使落實問責機制更具可行性和操作性。”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潘家華向記者表示,推動節能產業發展不應炒作概念、流於形式,而應注重技術研發,講究效率和質量,應避免為了立項或申請資金支持而上馬一些不成熟的項目,最終造成浪費。

此前,河海大學法學院院長邢鴻飛教授還表示,目前環境保護領域立法仍相對滯后。他建議,應健全相關法律法規,使監管體系更為有效。(潘笑天 葉曉楠 范 璐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2年08月27日   第 04 版)

(責編:張東偉)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