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頁|

 

 

與世界共贏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趙周賢、劉光明

2012年10月01日08:08    來源:解放軍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中國奇跡”“中國智慧”“中國震撼”,這是近十年來世界媒體報道中國用得較多的詞匯。美國《時代》周刊就曾以《中國,一個嶄新時代的黎明》作為封面標題。俄羅斯科學院的專家認為,中國沒有根據“洋處方”來搞改革開放,而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體現了“中國智慧”。由此可以看出,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引領,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不斷推進現代化建設和民族復興偉業,得到了世界廣泛認同,必將深刻影響人類文明發展的進程。

運用世界眼光、把握世界大勢、借鑒世界文明實現強國富民的科學發展道路

以寬廣的世界眼光標定中國發展的國際坐標,打開了強國富民的新視野。站在世界發展全局弄清自身發展的歷史方位,是一個國家搶佔發展制高點的根本前提。中國要富強振興,首先必須置身世界大格局中比較考察,明確自身發展的國際坐標。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以寬廣的全球視野觀察世界,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第一次真正從全球高度為強國富民標定了發展基點。堅持面向和融入開放的世界,把改革開放作為決定中國命運的重大決策﹔深刻認識資本主義佔據全球主導地位的現實,清醒地認識到,隻有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避免成為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附庸,從根本上指明了中國前進的方向和路徑。

以對世界大勢的正確把握勾畫中國發展的宏偉藍圖,確定了強國富民的新航向。順應世界波瀾壯闊的發展大勢,乘勢而上,是相對落后國家趕上時代的明智選擇。中國要扭轉落后於時代的頹勢,必須把順應世界大勢作為先決條件。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洞察世界大勢,作出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的重大判斷,並據此制定“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確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基本內容。新世紀新階段,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國家間的競爭日益體現為發展方式的競爭。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准確把握世界發展趨勢,提出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完善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拓展得更為廣闊。

以世界文明優秀成果為借鑒吸納一切有利於中國發展的寶貴資源,強國富民取得了新成就。人類優秀文明成果,是極其豐富和寶貴的資源。中國要發展,就必須在吸納借鑒人類優秀文明成果的基礎上,打造中國的特色和優勢。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解放思想、排除干擾,堅持把市場這一配置資源的有效方式運用到經濟改革中,創造性地把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制度結合起來,建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主動融入世界經濟體系,推動入世談判,最終在2001年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在更高層次更大范圍內吸納借鑒人類優秀文明成果開辟了廣闊空間﹔借鑒國外發展經驗和發展理論有益成果,汲取各國發展中的深刻教訓,提出科學發展觀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從戰略指導層面吸納人類文明的精華,為推動中國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南。

中國智慧、中國優勢、中國力量惠及世界的和諧發展

運用卓越的中國智慧破解發展振興面臨的難題,煥發了世界社會主義生機。從國內國際兩大視角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長期面臨兩大難題:一是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為標志的一系列發展中的矛盾問題﹔二是蘇東劇變后社會主義運動陷入低潮的時代背景下,打破資本主義強國遏制圍堵,以和平發展方式振興社會主義事業的難題。這兩大難題,規模和復雜性世所罕見,困難和風險也世所罕見。中國共產黨人不畏艱險,深刻總結社會主義發展的經驗教訓,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結合起來,成功破譯“國情密碼”,破解發展難題,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特別是形成了包括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在內的現代化建設總體布局,使社會主義事業真正進入了全面發展和全面進步的軌道﹔牢固確立並深入貫徹以人為本理念,使社會主義事業在價值層面進一步贏得相對資本主義的優勢﹔與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全面進行經濟、政治、外交、社會和文化的互動,重塑了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關系,為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營造了良好國際環境,等等。這些,突破了傳統社會主義模式的束縛,使世界社會主義事業重新煥發勃勃生機,使蘇東劇變以來“社會主義歷史已經終結”的觀點不攻自破,也有力地証明了鄧小平同志提出的“隻要中國社會主義不倒,社會主義在世界將始終站得住”的科學論斷。

運用突出的中國優勢推動各國共同進步,促進了世界格局的良性發展。新時期以來,我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不斷改革發展,使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優勢日益凸顯,同時也積累和增創著其他優勢,如擁有世界第一的外匯儲備、打造出一批進入世界500強的大型企業、形成日益上升的綜合國力等等。我們運用這些優勢,承擔起相應的國際責任,促進各國特別是第三世界國家共同發展,形成合作共贏特別是“南南合作”的良好局面,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均衡、普惠、共贏方向發展,對世界格局的發展變化形成積極影響。比如,我們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參與國際和區域經濟合作,單是2011年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就達到601億美元,為全球和區域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至於中國對世界消除貧困人口的貢獻自不待言,世界銀行報告稱:“全球發展中國家極端貧困人口減少要特別歸功於中國貧困人口數量的大幅降低。”

運用漸強的中國力量幫助各國抵御危機,增強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能力。當今時代,傳統安全威脅與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嚴重威脅著全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持續發酵,對各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消極影響。我們在遭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自身面臨不少困難的情況下,仍然積極幫助其他國家抵御危機。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近五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均在20%以上﹔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年均進口近7500億美元商品,為相關國家和地區創造了1400多萬個就業崗位﹔在平等互利基礎上,發展與非洲國家的友好合作關系,對非援助規模極大增加,多次免除其大筆債務。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中國在穩定世界經濟,促進全球經濟復蘇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受到國際社會普遍認同。2009年7月出版的美國《時代》周刊以“Can China Save The world?(中國能否拯救世界?)”作為封面文章,文中指出“中國以7.1%的增長率成為照耀全球經濟信心的燈塔……”

(責編:馮慧)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