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頁|

 

 

幸福高原合家歡:“孜東銅器”的傳承之路

王杰 陳志強 楊小娟

2012年10月12日16:09    來源:西藏日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列旦桑布(后排左一)和父親次仁多吉(前排左)、母親格桑(前排右)、

妻子普吉(后排右一)、妹妹次旦卓嘎(后排中)在自家門前的合影。本報記者 王杰 攝

列旦桑布(中)、普吉(右)和朋友多吉(左)十年前在拉薩的留影。(列旦桑布提供)

列旦桑布在向學徒傳授銅器加工技藝。本報記者 王杰 攝

過了雅江,在香曲河注入雅江的交匯處,隻見阡陌縱橫,炊煙裊裊。繼續向東行駛,漸漸進入南木林縣艾瑪鄉孜東村。隨著汽車離孜東銅器廠越來越近,我們仿佛聽到了陣陣鐵錘敲打聲……
 
走進銅器廠,師傅們正忙個不停。他們並沒有因我們的到來而被打斷,那專注的神情,好像身外的一切都不存在,唯有鐵錘敲打聲在繼續、小河流水聲在繼續、孜東銅器的傳承之路在繼續……
 
正當我們被眼前的情景所吸引,同樣專注地觀察他們嫻熟的工藝時,孜東銅器廠的老板列旦桑布迎了出來。
 
“孜東銅器到我這代已經是第六代了。”列旦桑布驕傲地講述著那古老的傳說:在孜東村的北土姑山南麓,有一座薩迦派的曲?寺。相傳八思巴為了制作大佛像,從技術最好的尼泊爾請了幾位大師到曲?寺制作佛像,同時也派了孜東村的幾名村民幫忙。看到尼泊爾人精湛的技藝,孜東村人產生了拜師學藝的念頭,但尼泊爾人不願將其技術外傳,於是孜東人就偷偷地學。沒想到,聰明的孜東人一學就會,甚至干得比尼泊爾人還出色。另有一個傳說:在鬆贊干布時期,因了解到孜東村裡的人都很聰明,鬆贊干布就派了3個孜東村的人到尼泊爾去學習銅器的制作工藝,3個人學成歸來后,帶動了村裡的一大批人從事銅器的工藝品制作。不管是哪一種傳說,孜東銅器制作的歷史,的確源遠流長,一直延續傳承到了今天。
 
列旦桑布的外祖父藏巴多杰是西藏著名的制銅專家。為了傳承孜東銅器這一文化,列旦桑布的外祖父和家人認定了列旦桑布這個聰明乖巧的孩子,從14歲起,列旦桑布就開始跟隨外祖父學習制作銅器。跟列旦桑布一起拜師學藝的總共有十幾人,但其中隻有3人忍住了這整天面對著一塊塊銅皮敲敲打打的寂寞。這一堅持就是12年,列旦桑布也是學得最好的一個,他是在全區都有名的孜東銅器的傳承人。
 
“22歲那年,由我帶領十幾個工友一起赴青海玉樹帕?寺制作一個12米高的銅像,整整花了4個月時間。那算是我出師第一項獨立完成制作的任務。”列旦桑布從青海回來后又學習了4年,直到黨的十六大召開后不久的2003年,列旦桑布正式繼承家業,接管孜東銅器廠。2004年他大膽改革,招收學徒,制定了考勤、年終獎勵、帶薪休假等制度,一下子,工人隊伍年輕化、制度化、規范化了,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同時,我也積極聯系業務,使廠子規模不斷擴大,收入也不斷增加,工人們的積極性不斷提高。”列旦桑布環視著這個自己親手經營的廠子,欣慰地與我們攀談著。
 
當談到孜東銅器廠的年收入時,列旦桑布笑著回答:“12萬元左右吧!”
 
同行的一位朋友調侃道:“列旦桑布老板做人真低調啊!”說完大家都哈哈大笑起來,院子裡是笑聲一片。
 
37歲的列旦桑布如今已是事業有成,不僅蓋起了新房子,還添置了新的越野車。家庭也十分和睦,上有68歲的父親、母親,下有4個孩子,還有3個妹妹,這一大家子其樂融融,共享天倫之樂。
 
“我丈夫很憨厚,不僅是個孝順的兒子,也是一個慈祥的父親、仁義的兄長,對我也倍加呵護。有一次他從蘭州回來,特意為我買了一雙皮鞋,說是外面比較流行,把我興奮了好幾天。”列旦桑布的妻子面帶羞澀地告訴記者。看來列旦桑布走南闖北,把一種新的生活氣息也帶了回來。
 
“我現在最頭疼的是廠子裡的人手不足。因為銅器制作既枯燥寂寞,出活也很慢。現在一些年輕人即便父母願意送來學習,也沉不下心。畢竟,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很多人不願意再待在村子裡。”列旦桑布略有些無奈地訴說著。不過,盡管遇到一些困難,列旦桑布對孜東銅器的文化傳承卻充滿信心:就在十七大召開的前一年,孜東銅器已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祖輩們給我們留下這麼好的東西,國家也有這麼好的扶持政策,我要讓它完好地傳承下去,不管困難有多大。”列旦桑布介紹,下一步縣裡將資助銅器廠15萬元,到時候,他准備自己再投入一部分,把廠房擴大,建起兩層樓作為工人們的宿舍。同時,招收那些家庭困難的孩子過來,免費提供吃住,每月還給1500元的工資,傳授銅器制作技術,並將市場擴大到工藝品和旅游紀念品上來。
 
在近兩年的珠峰文化旅游節上,孜東銅器廠已經展出了自己生產的工藝品和旅游紀念品,走出了可喜的一步。
 
我們相信,這一小步將是孜東銅器走向美好未來的一大步!
 
香巴人家
 
主題詞:日喀則地區南木林縣﹔艾瑪鄉孜東村﹔孜東銅器﹔香曲河
 
歷史與特色:
 
南木林縣所在的香曲河流域,史載是藏地歷史上有名的“女兒國”蘇毗的發祥地。蘇毗一度與藏南的吐蕃、西部的象雄形成三足鼎立之勢,有悠久的歷史和古老的文化。藏傳佛教的著名教派“香巴噶舉”也發源於此,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香巴文化”。
 
南木林縣境內的艾瑪鄉孜東村,則以“孜東銅器”聞名全藏。藏地制作手工藝品的地區比較多,但是美譽度比較高的銅器隻有昌都工藝品、拉薩工藝品、日喀則扎西吉彩工藝品,再有就是南木林縣孜東工藝品。
 
金屬器物是藏族社會最重要的器物之一,也是藏族器物藝術品中的精華所在,從古到今基本上全靠手工制作。目前孜東藝人制作的工藝品主要有傳統的藏式香爐、碗、刀、鐃、鈸、櫃子、佛像等宗教用品、家庭用品和旅游紀念品,其工藝品主要特點是器物材料以銅為主料,器物圖案設計風格古朴,做工精細、精雕細琢,刻畫優美、線條流暢,且經久耐用。近年來,在國家保護民族手工藝傳承的政策扶持下,孜東銅器的工藝不但得到了有效傳承,還有所發展,孜東銅器的用途更加廣泛,尤其是作為旅游產品,發展前景更為廣闊,也讓更多的手工藝人和農牧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責編:李文慧)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