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6日  星期五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通過香港街道看塵封歷史 隨處可見以港督為名【3】

2012年10月26日15:27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以港督為名街道 隨處可見

香港街道名稱多元化,不少還有來歷,令游客甚感興趣,不少新移民,甚至本港出生的青少一代,還不知道街名的出處呢!其中以殖民地時代香港總督命名的街道最多,年代愈久的港督,以其命名的街道愈接近上環、半山及山頂,可見當時的政治經濟中心都集中在這一帶,以歷任港督名字來命名街道到底有幾多呢?有的港督沒有街道命名,卻有其它建筑物命名,例如柏立基健康院、柏立基師范學院、戴麟趾美沙酮診所、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等,亦有個別港督是沒有留下命名紀念的,例如第21任港督楊慕琦爵士和末代港督彭定康。

香港街道名稱多元化,不少還有來歷,令游客甚感興趣,不少新移民,甚至本港出生的青少一代,還不知道街名的出處呢!其中以殖民地時代香港總督命名的街道最多,年代愈久的港督,以其命名的街道愈接近上環、半山及山頂,可見當時的政治經濟中心都集中在這一帶,以歷任港督名字來命名街道到底有幾多呢?有的港督沒有街道命名,卻有其它建筑物命名,例如柏立基健康院、柏立基師范學院、戴麟趾美沙酮診所、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等,亦有個別港督是沒有留下命名紀念的,例如第21任港督楊慕琦爵士和末代港督彭定康。

砵甸乍街(Pottinger Street)

砵甸乍是香港第一任總督(1843年6月-1844年5月)。1842年8月,在中英簽訂《南京條約》時,他是英方的全權代表。1843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皇簽署《香港憲章》,宣布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並委派砵甸乍爵士為香港第一任總督,同時亦兼任香港駐軍總司令。砵甸乍正式就任港督后,組織香港政府,重新委任大小官員並組織行政、立法兩局和成立高等法院。

1858年,港府將一條用石皮砌成的街道取名為“砵甸乍街”,是用以紀念砵甸乍的功勛。砵甸乍街建造時,沿著皇后大道中的山坡向上連接荷李活道,用石塊鋪砌,故此華人將之稱為石板街。石板嵌作一塊稍高,一塊稍低,以免下雨時路面濕滑造成危險。后來中區填海,砵甸乍街延伸到干諾道中,這一段非用石塊砌成,但人們仍稱為“石板街”。

爹核士街(Davis Street)

爹核士街在堅尼地城區,是該區的主要街道之一。爹核士街以戴維斯爵士名字命名,戴維斯爵士是一位漢學家兼“中國通”,他自己改了個中文“爹核士”,他是香港第二任總督(1844年5月-1848年5月)。早在1833至1835年間,他是駐華商務總監督。

戴維斯爵士在任期間,香港進行首次人口普查,當時全港人口為23,988人,此后人口普查亦成為香港政府慣例。由於戴維斯的施政得不到當時英商支持,加上與下屬不和,故他憤然辭職離港。香港很多法例都是他在任期間訂立的。

般含道(Bonham Road)

般含道位於港島的西區半山,東接堅道,西接薄扶林道。般含爵士是香港第三任總督(1848年-1854年4月),他的譯名亦有叫“文咸”,般含道才是真正用他的名字命名來紀念他。由於文咸街命名於前,后來開發半山區用他名字命名時,為避免與文咸街混淆,故將中文譯為同音相近的字,名為“般含道”。

文咸東街位於中區,街口在皇后大道中近威靈頓街口,向西伸展,接回皇后大道中。文咸西街是在文咸東街末段起,向西伸展,接德輔道西,1851年12月28日中區皇后大道中大火,燒毀了470座中國式樓宇,死傷30多人。當時皇后大道中的北面一帶是海灘,為方便清理火場的瓦礫,般咸總督下令將瓦礫用作填平海灘,這就是文咸東街近皇后大道中一段向下傾斜的原因,也就是文咸東街英文名不用Street而用Strand一字的原因。

羅便臣道(Robinson Road)

羅便臣道位於港島半山區,東面與花園道相接,向西延伸至巴炳頓道止,是紀念第五任港督(1859年9月-1865年3月)夏喬士。羅便臣爵士。

1861年1月19日,羅便臣爵士到界限街正式接收九龍半島,當初界限街以南的一條馬路曾經命名為羅便臣道,后來港島半山區又建筑了羅便臣道,在郵遞地址上均需注明“九龍羅便臣道”和“香港羅便臣道”。因此,后來為了避免混淆,在1907年便將九龍的羅便臣道改名,用另一位港督彌敦(Nathan)之名來命名,以免混淆。

 

(責任編輯:趙鳴飛)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