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頁|

 

 

大劫掠:揭秘我國文物流失 經歷的四次浪潮【3】

2012年10月27日10:20    來源:南方日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流失”的敦煌

1900年6月22日(光緒二十六年庚子5月20日),敦煌莫高窟十六窟甬道北壁后沉睡了幾百年的藏經洞(現編號為第十七窟)被主持王道士無意中發現,一個震驚世界的寶庫豁然洞開。

之后,來自俄、英、德、法等國的“探險家”接踵而來,將藏經洞中的精華悉數盜走。

國內外收藏的敦煌文物約5萬余件,這些稱得上是百科全書式的文獻,囊括了世界罕見的佛教典籍(包括唐玄奘帶回並翻譯的佛經)﹔文獻中保存的官私文書,使敦煌地區晚唐、五代、宋初悄然湮沒了近二百年的歷史,再度為世人所知﹔文獻中的經、史、子、集四部書中,有不少是宋代以后佚失無存的孤本﹔而文獻中的古藏文、於闐文、粟特文、龜茲文等不僅是研究古代少數民族歷史的珍貴史料,而且一些已不存在的民族語言,也因敦煌文獻的發現為世人所珍視。

“然而這五六萬余件的文獻隻有不到1萬件留在國內。”敦煌研究院的研究人員稱,“其他4萬余件文物全部流失到國外。”

黑水城文獻

黑水城文獻和敦煌文書被譽為中國古代文化“雙子星座”。

黑水城遺址在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額濟納”即西夏語“黑水”的意思。傳說西夏時一位黑將軍在這裡英勇守城,並於城破前在城市的一處水井裡埋藏了大量金銀珠寶。掘獲珍寶的願望使無數探險者對此地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是時光流逝,沒有人發現寶藏的秘密。

1908年,俄國探險家科茲洛夫受沙皇指派,率隊來中國北部考察,其主要目標就是黑水城。考察隊在這裡翻找挖掘,終於,他們在黑水城外發現了一些佛塔,打開佛塔之后,呈現在眼前的是數千卷佛經,雕像和繪畫,這些文書的發現改變了中國古籍分布的格局。也為我們能夠進一步的研究宋元時期的歷史提供了無比珍貴的第一手資料。但這些意外發現的珍寶被運到聖彼得堡,現分藏於俄羅斯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聖彼得堡分所和埃爾米塔什博物館。中國人要在那裡,才可以看到目前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原物。

 

(責編:趙鳴飛)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