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要聞

人教版國學教材正式發行 國學進課堂隻學不考試【2】

2012年11月06日07:50    來源:羊城晚報        字號:
摘要:現行中小學教材中也有“國學”內容,課題組為什麼要迫切推出一套教材來推廣國學?值得注意的是,該套教材不僅將《論語》、《孫子》、《道德經》等經典文獻全文選入,還將京劇、茶文化等納入其中,課題組是出於怎樣的考慮?是否會加重學生負擔?面對諸多疑問,該課題組副組長、中國國學文化藝術中心秘書長張健接受了羊城晚報記者的專訪。

人教版新國學教材中的《道德經》 孟慶利攝

 

 

“國學”不僅是“詩詞”

中國的國學文化是一種思想體系,嚴格地說,在現行的教材裡面其實是看不到國學的

羊城晚報:現行中小學教材中也有“國學”內容,為何需要專門教材?

張健:目前中小學階段所謂的“國學”內容只是古詩詞或者名篇,這不僅是量不足的問題,而是不懂國學的問題。什麼是國學?一國之術,通俗講就是“儒、釋、道、兵、醫、藝”等。中國的國學文化是一種思想體系,儒家是一個思想體系,道家是一個思想體系,而古詩詞呈現的只是一小部分,不能呈現整個國學內容,不能對國學概念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嚴格地說,在現行的教材裡面其實是看不到國學的。

羊城晚報:那麼新推出的這套教材是怎麼選擇內容的?

張健:小學階段我們推出《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聲律啟蒙》、《論語》、《孟子》,初中有《孫子兵法》、《大學》、《中庸》,高中有《古文觀止》和《道德經》。這些經典都是全文保留,書上還有關於茶文化、京劇等國粹和傳統文化的內容。

羊城晚報:這些內容對中小學學生而言是否過於高深?

張健:其實這些內容並不高深,隻要教材編得好,孩子總會看下去,孩子們會形成自己的思想,跟大人的理解相差也不會太大。而且我覺得孩子會不會理解關鍵就在老師。之前也有爭論,如《弟子規》有些內容該不該刪,但最終我們決定不刪,每本書總有優勢和劣勢,不能拿劣勢否定全部,我們要把全文呈獻給學生。而且這個問題的解決要靠老師,如何解釋並引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很重要。

我們的課程是不要求考試的,我們就怕它變成現在的語文課,有標准答案。傳統文化是沒有標准答案的,隻要對於人的進步有幫助就夠了,我們不求統一,孩子們讀了一段話,覺得是美的、對他有借鑒意義就夠了。我們是要進行最基本的人的教育。

羊城晚報:目前中小學生的課業負擔已經比較重,增加國學教育會不會加重負擔?

張健:其實這是錯覺。目前中小學有兩個薄弱環節,一是沒有人格教育,二是沒有民族文化教育,而現在我們所說的國學教育就是教孩子怎樣成人,所以這不是學業負擔問題。

 

分享到:

(責編:趙鳴飛)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