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要聞

傳統文化:打開另一扇教育的窗

2012年11月06日08:04    來源:湖南紅網        字號:
摘要:丟掉的優良傳統,應該重新找回來。而這次的新傳統文化教程,其實就是要學生從這些傳統文化的精髓中,感知道德良知的厚重、傳統文化的力量、生活文化的情趣,有了這些,才可能成就一個完整的人。期待,這項課程能夠真正突破應試的禁錮,完成人的教育。

“什麼是當代學生最缺乏的?”這是一位曾任教多年的中學教師在他編寫的《人文素養讀本》中劈頭問出的話。他的回答同樣令人驚心動魄:我們所培養的人才,並不缺乏知識與技術,但他們卻患有“人類文明缺乏症,人文素養缺乏症,公民素養缺乏症”。在我們的教育下,很有可能將出現有知識,有技術,但沒有文化,沒有人文關懷和素養的一代人。

“有知識沒文化”,這就是人們對當下人才教育的普遍概嘆。或正因為此,直指人文素養與人格教育的傳統文化教程,正意在打開另一扇教育的窗。

近日,國內唯一傳統文化教程———人教版《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全國中小學實驗教材》在北京正式發行。該套教材不僅將《論語》、《孫子》、《道德經》等經典文獻全文選入,還將京劇、茶文化等納入其中。課題組希望通過國學教育達到四個目標:良好的行為規范、深邃的哲學思想、質朴的道德操守和高雅的審美情趣。為區別於語文課,該課程不要求考試,沒有標准答案,希望進行最基本的人的教育。(11月5日《城市晚報》)

拋開分數至上,沒有標准答案,新的傳統文化教程不是要去傳授純粹的國學知識,使學生成為知識與技能上的“巨人”,而是要通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與沉澱,傳遞一種人格的力量,回到最基本的人的教育。這在人格教育缺乏、社會道德滑坡問題凸顯的當下,不僅必要,也是教育改革的一次有益嘗試。

應該看到,當下的教育積弊,已經不僅是學生和老師都淪為“分數的囚徒”那麼簡單。教育過分注重知識的功能與技巧作用,卻忽視了知識應該傳遞給學生的道德與情操的力量。如此教育的結果,誠如北大教授錢理群所說:我們的教育正在培養一群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社會經濟在高速發展,精神卻沒有揚起來,人們陷入物質主義、實利主義、消費主義、犬儒主義的泥淖,最終釀成了精神與文化的危機。前段時間出現的幼師“虐童”案,就讓公眾痛感當下人文教育缺失,物質與功利主義盛行,對整個社會心理造成了巨大傷害。

精神與文化的危機,需要合格的教育去救贖。“教育必須培育人的自我決定能力,不是先去傳授知識和技能,而是要去‘喚醒’學生的力量”,這是德國哲學家費希特說過的話。而要喚醒這種力量,教育者首先要做的,就是傳播文化、打造人文、塑造人格,回到人的教育。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諸如《論語》、《孫子》等經典文獻,京劇、茶道等民族傳統,其實就是一種典型的回到人本身的文化。他們不僅是古代思想文化體系的重要一環,更在很多時候以經典文化的魅力,傳遞著傳統行為規范、道德操守、審美情趣的力量。

國學教育當然不是純粹的道德教育課,但人文素養與完善人格的培養,原本也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過程。任何時代,人格的教育與塑造都不可或缺。一百多年前,我們擯棄舊習,吸納西方文化,也是期望以“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完善我們這個民族的人格。回到今天,“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這些儒家思想的核心,又何嘗不是傳統社會人立足於社會的根基?

丟掉的優良傳統,應該重新找回來。而這次的新傳統文化教程,其實就是要學生從這些傳統文化的精髓中,感知道德良知的厚重、傳統文化的力量、生活文化的情趣,有了這些,才可能成就一個完整的人。期待,這項課程能夠真正突破應試的禁錮,完成人的教育。

[作者:李妍]

 

分享到:

(責編:趙鳴飛)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