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國內|國際|台灣|港澳|華人|評論|留學|創投|娛樂|文史|書畫|旅游|視頻|漢語|地方|論壇
海外網>>評論>>媒體集萃

吳喬:小康 未來五年奮斗至關重要

2012年11月09日09:58    來源:《京華時報》    吳喬    字號:
摘要:在未來5年裡取得突破性進展,面臨著諸般難題和壁壘。其中一個最大的障礙,就是舊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妨礙科學發展。

全面小康關系人民的全面福祉,它不僅包含收入的翻番,還包含民主的擴大,“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包含文化軟實力增強,包含人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包含人居環境的明顯改善。

小康,這個百姓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高頻詞,正面臨內涵的新的豐富與深化。黨的十八大報告,為2020年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作出了更新。

在報告提出的目標中,隻有一個數據,卻是硬邦邦的數據: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在一定意義上講,這個目標數據是“管總”的,直接關系我們“全面小康”的具體福祉。

在僅僅5年前的十七大報告中,還隻有一個GDP目標——人均比2000年翻兩番。5年后的今天,我們黨在這個目標基礎上前進一大步,不僅把GDP翻一番的基數定在2010年,而且提出了居民人均收入翻番。

這一頗具自信的目標背后,是這些年來的發展獲得了“加速度”,同時也意味著,我們需要更大的奮斗。未來5年,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決定性階段。

回望小康進程的來路,在不同年代的人那裡,小康的內涵有明顯的變化。曾經,“樓上樓下、電燈電話”是小康。曾經,“新三件”替代“老三件”是小康的明顯標志。這些變化背后,是時代變遷的加速給人們生活帶來顯著變化,小康生活品質也就與時俱進、與時俱變。

在這一時代變遷背后,則是人民生活在大約20年裡實現了由貧困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又在這10年裡實現“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會保障水平邁上一個大台階”。捫心自問,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從新世紀開啟20年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到今天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這前一個10年的發展為后一個10年打下了堅實基礎。也正是這個堅實基礎,讓我們建成全面小康,有了全面提升其內涵與品質的“資本”和信心。但這絕不意味著,我們的目標可以輕鬆實現。

全面小康關系人民的全面福祉,它不僅包含收入的翻番,還包含民主的擴大,“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包含文化軟實力增強,包含人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包含人居環境的明顯改善。僅就生活水平提高而言,無論是教育現代化的基本實現,還是收入分配差距的縮小,無論是社會保障的全民覆蓋,還是住房保障體系的基本建成,都殊非易事。

正因為如此,未來5年具有決定性意義,能不能實現取決於我們的奮斗。行百裡者半九十,這5年打下決定性的基礎,后5年的實現就行有余力。稍有鬆懈的想法,稍有畏難的情緒,我們就可能與目標遠離。

面對全面小康的近景目標,以及實現民族復興的遠景目標,十八大報告把科學發展觀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這個指導黨和國家全部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不僅在10年的實踐中彰顯了強大力量,而且指引了實現人民福祉的路徑和方向。

在未來5年裡取得突破性進展,面臨著諸般難題和壁壘。其中一個最大的障礙,就是舊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妨礙科學發展。因而,報告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在這個意義上,實現全面小康的進程中,必須貫穿改革創新的精神,我們才能突破前進路上的諸多障礙,不斷向目標靠近。

發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人民在更美好舒適的環境裡過有品質的生活。然而,在一些地方“硬發展”的思維慣性作用下,在“先污染后治理”的思維定勢下,一些地方經濟總量上去了,但空氣不清新、水不干淨。這樣的發展,不是人民需要的。正是順應了億萬人民的訴求,報告強調建設生態文明,把它提到“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戰略高度。顯然,要在這5年裡使生態有一個突破性的好轉,同樣極為艱巨。

可見,全面小康,是基於人民生活各方面、諸層次、多領域的品質描述,是我們未來幸福生活道路上的第一大標志性的目標。“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人民福祉為歸依,把科學發展觀全面深入貫徹到現代化建設全過程,我們就不但能在未來5年取得決定性成就,而且將為未來的更多福祉開啟更廣闊的空間。

(本報特約評論員吳喬,原標題:小康未來五年奮斗至關重要)

(責任編輯:李文慧)

相關新聞 >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

視頻 >

  • 黨會十八大開幕 黨會十八大開幕
  • 俄羅斯盛大閱兵式
俄羅斯盛大閱兵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