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國內|國際|台灣|港澳|華人|評論|留學|創投|娛樂|文史|書畫|旅游|視頻|漢語|地方|論壇
海外網>>國內>>聚焦十八大>>解讀十八大

改革開放,一部理論創新史

2012年11月09日14:09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摘要:在一系列波瀾壯闊的改革創新中,最重要的創新是理論創新。一部中國改革開放史,就是一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創新的歷史。

全國黨建研究會會長 虞雲耀: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民生活改善,國家綜合實力增強,國際地位提高,中華民族大踏步趕上了時代前進潮流,社會主義中國煥發出新的勃勃生機。中國為什麼能夠在短短的30多年裡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如此巨大的歷史性進步?歸根到底,是因為我們黨經過長期努力,開辟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改革開放以來的偉大實踐,是一個不斷開拓創新的歷史過程。在一系列波瀾壯闊的改革創新中,最重要的創新是理論創新。一部中國改革開放史,就是一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創新的歷史。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歷史條件下,重新確立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從中國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出發,深刻總結當代社會主義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果斷實現全黨工作中心向經濟建設的轉移,實行改革開放,圍繞“什麼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兩個基本問題,創立了鄧小平理論。鄧小平理論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本框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偉大開篇和奠基之作。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科學判斷黨所處的歷史方位,緊緊圍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主題,進一步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基本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在改革開放和長期執政條件下“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這個重大問題,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把社會主義的政治優勢同市場配置資源的優勢相結合,既超越了傳統的社會主義經濟模式,又突破了西方長期以來沿用的經濟學理論。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輝煌篇章。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根據新的發展要求,集中全黨智慧,提出了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創造性地回答了在當代中國“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這個重大問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推動建設和諧世界、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新的時代呼喚新的理論,新的理論指導新的實踐,理論創新來源於實踐創新。科學發展觀的形成,標志著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達到了新境界。

理論創新是一個國家發展變革的先導,也是引導社會前進的強大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科學的理論體系。回顧我們黨理論創新歷程,可以清楚地看出貫穿始終的鮮明特征。

(責任編輯:王昕)

相關新聞 >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

視頻 >

  • 環球媒體聚焦中國環球媒體聚焦中國
  • 黨會十八大開幕 黨會十八大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