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要聞

 十二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活文物”看個夠【2】

2012年11月11日09:36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摘要: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活文物”之稱。日前,有讀者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參加了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舉辦的篝火晚會,感到很震撼。他想了解中國共有多少個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它們都有哪些特色及保護項目。我們請文化部非遺司詳細解答。

  ——編者  

 

  ①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包括福建省閩南地區的廈門、泉州、漳州三地。該地區歷史文化積澱十分深厚,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種類豐富、特色鮮明,如南音、北管、梨園戲、木偶戲、高甲戲、歌仔戲、泉州花燈、漳州木版年畫、媽祖信俗等。

  ②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包括安徽省黃山市、績溪縣和江西省婺源縣。徽州文化所涉及的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非常豐富,如徽州三雕、徽墨制作技藝、宣紙制作技藝、徽州民歌、徽劇、羅盤制作技藝、程大位珠心算等,文化生態保存良好。

  ③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包括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汶川縣、理縣和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毗鄰的鬆潘縣、黑水縣、平武縣等羌族聚居區以及陝西省寧強縣、略陽縣的相關區域。羌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有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藝、羌族羊皮鼓舞、羌族刺繡、羌族瓦爾俄足節、羌族多聲部民歌、羌年等。在“5·12”汶川大地震中,羌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遭受到嚴重損失,急需搶救和保護。

  ④熱貢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包括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全境。熱貢文化融合了漢、藏、土、回、蒙古、撒拉等多個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以唐卡、雕塑、堆繡、剪紙、壁畫、藏戲等為其重要文化表現形式,具有悠久的歷史,並保存著良好的文化生態。

  ⑤客家(梅州)生態保護實驗區

  包括廣東省梅州市全境。廣東省梅州市有“世界客都”之譽,是客家文化的主要發源地之一。梅州客家文化包括客家山歌、廣東漢樂、火龍舞、席獅舞、廣東漢劇、五華提線木偶等。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當地客家古村落、古建筑相依相存,呈現出濃厚的中華傳統文化底蘊和鮮明的地方特色。

  ⑥武陵山區(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包括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全境。其地處武陵山區,為土家族、苗族聚集地。傳統文化包括神話、傳說、歌謠、鼓舞、織錦、刺繡、印染等,與當地自然環境、古村鎮、古建筑相依相存,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文化生態區域。

  ⑦海洋漁文化(象山)生態保護實驗區

  以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為中心,其海洋漁文化包括各種風俗習慣、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及海洋知識等,它們與當地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緊密結合、相互交融,並與當地的傳統民居、古街區和海洋生態相協調,形成了典型的文化生態環境。

  ⑧晉中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包括山西省晉中市所轄區縣,太原市所轄小店、晉源、清徐、陽曲4區縣,呂梁市所轄交城、文水、汾陽、孝義4縣市。融合了中原農耕文化和北方游牧民族文化,體現了我國傳統農耕文化的顯著特征和中華文明海納百川、多元一體的文化特征。

  ⑨濰水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包括山東省濰坊市全境。濰水文化將傳統農耕文化與海洋漁鹽文化融為一體,手工業、商業發達,富有創新意識,具有海岱之間(山東省渤海至泰山之間的地帶)半島復合型文化的鮮明特征,風箏、年畫、剪紙、泥塑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富。

  ⑩迪慶民族文化保護實驗區

  包括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全境。藏、?僳、納西等26個民族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多元一體、和諧共融的迪慶民族文化,包括民間文學、舞蹈、音樂、戲劇、節慶、服飾、繪畫、木雕、手工技藝、傳統醫藥、飲食風俗、民間信仰等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古村落、古建筑、古遺跡,形成了良好的文化生態。

  (11)大理白族文化保護實驗區

  包括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全境。是我國西南邊陲文明開啟較早的地區之一,在以蒼山洱海景觀為主要代表的自然生態環境中,保存著豐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及其相關的文物古跡,民居建筑、生產生活方式等基本保持傳統風貌。

  (12)陝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包括陝西省延安市、榆林市。兩市位於黃土高原腹地,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花木蘭傳說、陝北民歌、綏米嗩吶、陝北道情、安塞腰鼓、洛川蹩鼓、陝北說書、榆林小曲、陝北剪紙、黃陵面花、綏德石雕、窯洞營造技藝、丹青彩繪、黃帝陵祭典等。 

 

分享到:

(責編:趙鳴飛)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