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要聞

中國MBA:如何走出名利場?

2012年11月24日08:42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摘要:如果你愛他,就讓他去讀MBA,因為那是精英的通行証﹔如果你恨他,就讓他去讀MBA,因為那是婚姻的墓志銘。

 

 

 

  如果你愛他,就讓他去讀MBA,因為那是精英的通行証﹔如果你恨他,就讓他去讀MBA,因為那是婚姻的墓志銘。

  近日,深圳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王石真正實踐了這句戲謔之語。半個甲子的年齡差距阻擋不了他離開前妻轉而牽手四線女星田朴珺大方亮相。問美女與富豪情為何物,直叫人莫衷一是。唯一能夠肯定的恐怕隻有二人結識於長江商學院這一點。於是一“石”激起千層浪,長江商學院被拍在沙灘上,其LOGO被揪出來“批斗”:“橫豎都是小三,中間還有一對正在糾纏不休”﹔MBA更是躺著也中槍,從民眾心目中精英的徽章一落千丈演變為浮華名利場。

  MBA舶來品的中國變異

  要問MBA中槍為何無人申冤反倒眾人叫好,就得從舶來品MBA蓋上“中國制造”印章后的效仿與變通說起。

  MBA,即工商管理碩士,市場經濟的產物,旨在培養中高級職業經理人員及企業管理人才,1908年誕生於大西洋彼岸的美國。第一批吃螃蟹的是8位躊躇滿志並完成學業的經理人。他們成為哈佛大學第一批工商管理碩士畢業生,組成了日后世界最頂尖的商業俱樂部。西方MBA今天的輝煌天下皆知,在其百年發展歷程中遭遇的孤獨卻無人問津。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在對企業管理人員需求驟增的拉動下,MBA的春天才真正到來,但隨之暴露出其教育模式上的缺陷。1958年,影響頗廣的結構化課程體系基本確立,MBA教育進而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再次迎來大發展。進入80年代,MBA教育狀況再遭批評,引起管理教育界的反思,最終促成了統一的教育套路,向國際化、重實踐、創新型模式的轉變。美國目前擁有工商管理學院1300多所,每年的MBA畢業生達七八萬人。

  相比於美國百年的穩扎穩打,中國21年的MBA之路可謂高歌猛進,可以劃分為上世紀90年代初期狂熱、末期低潮、近幾年再起高潮等3個階段。1989年,原國家教委對於在我國設立MBA學位和試辦MBA教育的可行性組織專家進行研究。包括清華大學在內的首批9所高校開展試點工作,於1991年正式招生,1994年成立全國工商管理碩士教育指導委員會。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2年,全國已有234所院校對外招收MBA,其中不乏被授予招生資格不久的院校。除了將MBA、EMBA(高層管理人員MBA)操練得爐火純青,還自行研發設計了中國升級版本SMBA(特設MBA)、IMBA(國際MBA)、FMBA(金融財務MBA)、PMBA(實戰MBA)等。MBA系列產品在中國的成功推廣背后當然少不了實行市場經濟以來對於工商管理類人才與日俱增的剛性需求,但不可否認的是,MBA乃至商學院通過搭建名利場而形成的引力,也是MBA繁榮幕后的重要推手。

 

分享到:

(責編:趙鳴飛)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