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要聞

莫言諾獎演說:憶母親為開頭 三個哲理故事收尾【2】

2012年12月08日09:11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摘要:北京時間今日凌晨,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中國作家莫言在瑞典學院發表了主題為《講故事的人》的文學演講。

  談作品

  《天堂蒜薹之歌》:莫言讓一個真正的說書人在這部小說中登場,並在書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莫言使用了這個說書人真實姓名,當然,他在書中的所有行為都是虛構。從這部小說開始,莫言從后台跳到前台。他感覺到自己是站在一個廣場上,面對著許多聽眾,繪聲繪色地講述。

  《生死疲勞》:莫言透露,書名來自佛教經典。為翻譯這個書名,各國的翻譯家都很頭痛。之所以以此為題,是因為莫言覺得佛教的許多基本思想,是真正的宇宙意識。小說中那位以一己之身與時代潮流對抗的藍臉,在莫言心中是一位真正的英雄。起初他不知道怎麼寫,當2005年在一座廟宇裡看到“六道輪回”的壁畫時,莫言找到了靈感。

  三個故事結束演講

  莫言的演講始終圍繞故事展開,最后以三個故事收尾。

  第一個故事說的是莫言小時候去參加一個苦難展覽,莫言哭了,而當時有一個孩子沒有哭,為此莫言還向老師打了“小報告”。多年之后,莫言深表愧疚,他悟出一個道理:當眾人都哭時,應該允許有的人不哭。當哭成為一種表演時,更應該允許有的人不哭。”

  第二個故事講是的莫言當兵時逞口舌之快,讓自已的老長官面紅耳赤,回憶起這件事來,莫言深表愧疚。

  第三個故事說的是泥瓦匠的故事,一群人以近乎佔卜的方式決定將要接受上天懲罰的那個人,結果最后活下來的恰恰是這個本來要被上天懲罰的人。

  名言警句

  莫言說,他起初的創作之路並不平坦,因為他沒有意識到自己“二十多年的農村生活經驗是文學的富礦”。

  莫言的創作受到美國的威廉·福克納和哥倫比亞的加西亞·馬爾克斯啟發,對此莫言的體會是:“一個作家之所以會受到某一位作家的影響,其根本是因為影響者和被影響者靈魂深處的相似之處。正所謂‘心有靈犀一點通’”。

  莫言表示,“不管小說起源於夢境或是發端於現實生活,但最終都必須和個人經驗相結合。”有的小說起源於夢境,譬如《透明的紅蘿卜》,有的小說則發端於現實生活中發生的事件,譬如《天堂蒜薹之歌》。

  莫言表示,文學發端於事件但要超越事件的關鍵在於,“小說家在寫作時,必須站在人的立場上”。在寫作《天堂蒜薹之歌》這類逼近社會現實的小說時,面對著的最大問題,其實不是我敢不敢對社會上的黑暗現象進行批評,而是這燃燒的激情和憤怒會讓政治壓倒文字,使這部小說變成一個社會事件的紀實報告。

分享到:

(責編:劉凌)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