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要聞

衣食住行頻頻“坑爹”,懸起的心何時能放下?【2】

2012年12月08日16:20    來源:新華網    陳愛平 周蕊    字號:
摘要:塑化劑白酒,紙做的櫃,地溝油燒菜,奶粉長“霉”……在消費繁榮的2012年,頻頻現身的各類消費質量問題、欺詐問題也在攪亂著消費者的心。

  維權路依然難走

  專業知識缺乏、舉証難、時間和空間的不特定性,成為構筑在消費者面前的三道難關,讓消費者面對“質量門”在忍氣吞聲和據理維權間進退兩難。

  第一道關:消費者不是“百科全書”,單憑表象不靠譜。

  辨得清哪家餐館飯菜香卻嘗不出是否用了地溝油﹔看得懂商品標簽、防偽碼卻不熟知廣告“潛規則”...上海萬達律師事務所律師劉廷涌認為,對於五花八門的商品,消費者一般不具備鑒別能力。

  第二道關:“千斤”努力換“四兩”舒心,為解氣太不值。

  消費者維權成本高,源於民事訴訟要求“誰主張,誰舉証”,但消費者本身缺乏維權的手段和方式,主動提出舉証困難。多位律師表示,消費者為了舉証有時甚至需要權威機構的驗証﹔等証明了‘假貨’或者質量問題,卻又被懷疑‘知假買假’,到頭來隻得到微不足道的賠償或者補償,誰願意興師動眾爭口氣呢?

  第三道關:商業模式層出不窮,購買容易維權隔重山。

  網絡也給維權構起了時間與空間的虛擬屏障。“我國電子商務發展並不完善,大部分網店在品牌、信譽方面建設不足,市場競爭仍然圍繞價格進行。”上海財經大學物流管理系主任謝家平說,從購買商品到最終收到實物需要一個較長的流程,這裡面的時間差就增加了網購的不確定性。

  其中,食品安全、消費質量問題維權更加困難。

  一來,由於飲食習慣、營養需求不同,適合國外的食品並不一定適合國內消費者﹔二來,商品代購渠道復雜,產品真假難辨﹔三來,並非所有的代購商品都有過硬的質量,一旦發生召回,非官方渠道的維權之路更是“難於上青天”。

分享到:

(責編:劉凌)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