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要聞

調查顯示:年輕人遇事更信微博【3】

2012年12月20日09:51    來源:中評社        字號:
摘要:微博已經融入多數年輕人生活中,如果發生某一事件,在開通了微博的人中,44.4%的人更相信微博上的信息,比信任新聞聯播的38.7%略高﹔公眾對反腐敗和解決貧富分化的信心度相對較低,連續5年得分都處於最低水平。


  信心度 公眾連續5年 對反腐最沒信心

  對比2008年-2012年城市居民對各項社會事務的信心可以發現:公眾對政府應對災難事件、搞好社會治安等方面,信心水平相對較高,得分都在3.9分以上(5分制)。對改善社會風氣、解決就業問題的信心度整體處於中間水平。2012年新增的兩項社會事務——提升社會公平公正性和社會穩定性得分分別為3.72分和3.84分,同樣居於中間水平。

  反腐敗和解決貧富分化由於難度相對較大,牽涉面更廣,公眾的信心度相對較低,連續5年得分處於最低水平。

  分析 微博勝在速度 也需適當引導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主任分析師劉鵬飛表示,

  網民信任社交媒體和互動社區勝過傳統媒體的現象十分多見,特別是最近很火的“微博反腐”。

  之所以出現年輕網友對微博的信任度超過新聞聯播的情況,劉鵬飛分析,主要是因為微博的傳播優勢和特征,網民從受眾變成傳播者,傳統的社會傳播格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微博“短平快”的病毒式傳播,信息發布限制小,互動性極強,幾乎可以接近現場直播,這種傳播優勢是以往的像新聞聯播這種傳統媒體不可比擬的。

  十八大之后,網絡反腐成功案例不少。海量的網民,海量的信息,重要爆料信息能夠在短時間內吸引人圍觀,加快了輿論意見交換和輿情發酵過程,形成強大的輿論監督力。一旦爆料經調查確認屬實,各種貪腐現象就遭遇“見光死”。

  和微博等社交新媒體相比,傳統媒體,比如新聞聯播,不僅在時效性上落后,在記者人數和信息資源上,也不能和數十萬的網友相比。越來越多的事件和話題的第一爆料人,往往不是媒體和記者,而是現場的網民或知情者爆料。

  不過,劉鵬飛也表示,網上非理性情緒、網絡謠言、網絡水軍和惡意報復等混亂現象,也需要更多權威的傳統媒體進行“過濾”和“對沖”。健康的社會輿論環境的營造是一項系統工程,隻有社會各界共同努力,肩負責任,才能實現。

分享到:

(責編:馮慧)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