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海外版發布

 國內專利實施率超低徘徊 國際“專利海盜”悄然上門 

如何祛“專利沉睡”之痛

2013年01月05日08:17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文心 王嚴立玲    字號:

  

華為和中興公司進入美國市場遭遇美公司專利封鎖和政治因素困擾

    近日,中國再添一項“世界第一”: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發布的《2012年世界知識產權指標》報告稱,中國繼2010年超過日本后,2011年再超美國,成為專利申請第一大國。然而,湯森路透旗下知識產權咨詢公司新近發布的年度全球創新企業百強榜卻沒有一家中國公司,上述事實無疑是對致力於打造創新型國家的我們一個有力警醒,它一方面告訴我們,保護知識產權、促進創新已經深入人心,成為個人和企業的自覺選擇,另一方面更告誡我們,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現創新驅動依然任重道遠。

  專利申請第一背后的危機

  中國人民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副院長郭禾教授認為,在知識經濟時代,專利等無形資產取代資源等有形資產對國家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是專利備受爭奪的原因。而中國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奪得專利申請數量冠軍實屬自然。近年來,我國專利申請數量猛增的背后當然有國家經濟迅速發展、技術水平大幅提高,以及政府大力支持的硬性支撐,但由政策中片面追求數量的導向及考核指標的數量化傾向造成的專利泡沫巨大。很多申請人並非為了市場而專利,有相當一部分是為了專利而專利。據《中國科學報》報道,2011年我國專利技術實施率僅為0.29%,也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       

  “申請量只是衡量創新能力的指標之一。專利授權量、實施率、轉化率以及有效專利擁有量等指標更能反映一個國家的創新能力。”中國社科院知識產權中心副主任李順德顯然隻把專利申請量僅看作一個參考性指標,他把關注點更多地放在專利申請授權和授權之后的實施轉化,也就是“獲得授權的專利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什麼價值”上。上海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常務副院長許春明對我國專利申請量沖高這一現象在表示欣喜地同時又有幾分擔心,他認為:種種跡象表明,市場導向的創新活動並不像專利申請和批准數量般讓人興奮,在政策導向下,不少企業並不是出於市場需求而是為了獲得某些優惠政策申請專利,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則是為了結題或評職稱。

  對專利轉化實施不暢造成的“沉睡”,東北財經大學產業組織與企業組織研究中心教授唐要家指出,由於專利的生產過程要消耗大量的社會資源,被創造出的各種專利成果如果不能轉化並獲得利潤回報,則會降低創新主體的創新激勵﹔另一方面,由於專利沉睡使創新成果不能得到轉化使用還會引起產業技術升級停滯,這也會對經濟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因此,專利沉睡成為制約中國產業自主創新和產業升級的一個重要障礙。

分享到:

(責編:夏麗娟)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