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海外版發布

 內地學生在香港高校畢業后,可無條件留港一年,如在港持續工作7年,便可獲永久居留權。留港還是離開,如何扎根,成為這個群體普遍的糾結—— 

“港漂”如何面對“七年之痒”?

2013年01月24日08:12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本報記者  任成琦    字號:

  這是最好的時代,大都市的繁華和機遇總會吸引漂泊一族的歸附。北京有“北漂”,香港有“港漂”。“港漂”群體逐漸壯大,近年開始進入媒體及公眾視野,關注他們生活得怎麼樣,經歷了哪些酸甜苦辣。2013年伊始,香港各大書店的書架悄然擺上一本《港漂十味》的新書,記錄下十個在香港生活的內地人的聲音。

  《圍城》

  2008年特區政府落實“教育樞紐”政策,放寬內地畢業生無條件留港一年,如果在港持續工作七年,便可獲香港永久居民資格。此后“港漂”蔚然成風。香港大學2011年調查顯示,超過九成的內地生畢業后選擇留港發展。目前這一群體約有5萬人。

  1987年出生的陳昊坤對香港一見鐘情。他來香港已經四年,畢業后在香港電燈公司從事編程和軟件開發。“我想在香港奮斗!”陳昊坤冷不丁就蹦出一句,話語有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的意思。他想留下的原因很直接:“香港的公共設施、社會福利和醫療教育條件等比內地好,更適合生活。”另外香港社會運作高效,法治健全,用人制度比較透明,再加上他從小看香港電影、唱港台流行歌曲長大,對香港社會文化有憧憬和認同感。

  “香港有那麼大吸引力?如果換我,可能主動回內地二三線城市找工作。”《港漂十味》主編呂大樂說。2011年畢業后,廣東小伙子蔡樂愷到一家知名媒體做記者,開始了在香港的打拼生涯。但很快他就發現,每月1萬(港元,下同)出頭的薪水,很難負擔起生活。他決定辭職回內地發展。

  在蔡樂愷看來,香港除了優點,不足也“一籮筐”:工時長壓力大,房價高不可攀,居住環境狹窄,語言文化難融入社交圈子,近年來感覺比較“亂”,市民不滿內地人來港買樓、產子,報紙電視上都透出怨氣。

  繁華、璀璨的香港看似一座自由來去的圍城,陳昊坤們帶著新夢和上進心一頭扎進去,蔡樂愷們則有些疲憊地毅然退出來。

  《傲慢與偏見》

  他們不同於持單程証來港團聚的港人子女,絕非來港討福利的低學歷“新移民”,也不屬於郎朗、周迅、湯唯那樣通過“優秀人才計劃”直接拿到身份証的名人。“港漂”一族曾是天之驕子,但如漂泊之蓬,扎根前肯定會遇到水土不服的問題。

  “那是一種面對微微歧視感的弱勢狀態。”兔佛追溯7年前剛到香港的光景,凡事小心翼翼,不停提醒自己:在圖書館關沒關手機,在地鐵裡吃沒吃東西,在電梯裡嗓門大不大,過馬路忘沒忘看燈,去便利店講沒講粵語?因為害怕周遭那種輕視的眼神。

  有人說,華人世界裡的城市,很少有像香港這樣包容接納外來者。但也有香港學者坦承,有些港人存在排外心態。在他們眼中,內地似乎就是“欠缺誠信”、“落后”、“腐敗”、“漏洞百出”的代名詞。一次,有個人對北京姑娘趙?說:“你們這些內地人為何跑到我們這兒來爭資源,爭飯碗?我想跟你談談這個問題。”趙?什麼也沒有說,心裡挺難受:“2008年前后北京為奧運改頭換面,我並沒有參與其中,回到香港又不把我當成自己人,我有種兩邊都不被接納的感覺。”

  有人認為與香港保持點距離更好一些。蔡玄暉畢業后在港高校謀得教職。期間遇到一些市民的“傲慢與偏見”,心中感到不平。最后選擇把家安在深圳,工作在香港,各取所長。

  江西出生的陳昊坤剛進公司時,粵語不是很好,不敢和本地同事交流,同事有事找他,都跟他說普通話。“后來有三個同事專門來找我學普通話,因為他們報了普通話等級考試,就來找我開小灶。”作為回饋,同事們教他粵語。陳昊坤和大家慢慢建立起友誼,熟絡之后,偶爾也會一起出去玩。

  《飄》

  身份歸屬的困擾曾讓趙?久久無法釋懷。“如今,無論飛機降落在北京的機場還是香港的機場,我都會有一種回家的感覺。我已經把自己當成一個香港人,同時也無法抹去我是一個北京人的印跡。不管我在哪裡,香港都會牽動著我的心。” 

  按照香港律法,趙?完全可以申請永久居留權結束“港漂”生涯了。但她說,一切還在考慮,因為申請了就得注銷北京的戶口。趙?舍不得,她決定留在香港,利用自己的“雙重身份”,進入香港公益機構工作,為北京的農民工子弟編寫一套教材:“我既了解北京烤鴨又明白廣東燒鵝,既懂得北京的豆汁又能品嘗香港的豆漿。”慢慢的,趙?解開了心結,她算是熬過“七年之痒”的過來人。

  這是大多數“港漂”共同的心路歷程。對香港身份的認同,或多或少來自對內地身份的反芻。內地與香港之間,永遠拉著一根心理皮筋,走得越遠,拉力越大。他們的心也如天上的雲,一會兒飄到這頭,一會兒飄到那頭。

  放眼望去,中國年輕人正經歷一場規模空前的遷徙,鄉鎮青年涌入城市,“精英”群體移民海外,更有人逃離北上廣往二線小城尋找安全與幸福感……多重身份似走馬燈般轉來轉去。喧嘩之間,“港漂”就是一個縮影。 

  陳昊坤月收入1.5萬元左右,之前他想在香港買樓,還去看過一些房子,后來想想價格太高就放棄了。近日梁振英施政報告出爐,想在港置業扎根的他,覺得報告裡有利好,心又動了。但即使經過“七年之痒”拿到身份証成為一名香港人,面前還有更深的文化融入和身份認同這一關,他准備好了嗎? 

分享到:

(責編:夏麗娟)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