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海外版發布

 本報記者高雄採訪見聞—— 

台灣南部鄉親怎樣看大陸

2013年01月29日08:09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本報記者 李煒娜 吳亞明    字號:
高雄六龜鄉果農徐天春在採摘木瓜。

  本報記者 李煒娜攝

  台灣南部人非常熱情。老家在高雄的吳先生,現在台北工作,在他看來,台灣的南部人比較像大陸的北方人,而台灣北部人卻比較像大陸的南方人。

  高雄,一家海產店。門前,用完餐的幾位女士在點評,“海鮮?賊好吃!”一聽就是東北人。上前交談,果然他們是三五好友來個人游,在高雄住3天,就是想看看台灣南部與北部有什麼不同。“那結論呢?”記者很好奇。高個子的王小姐快人快語:“沒什麼不同,就是南部人更熱情。”

  進門,朋友介紹這是“從北京來的朋友。”老板立刻熱情握手:“老鄉啊,我也是北京兒人!這餐我請!”放錯位置的兒化音一出,大家都樂了。原來,老板姓林,爸爸是國民黨軍官,1949年到台灣。

  這是近日記者在高雄採訪的場景。台灣北部和南部有什麼不同?先聽聽台灣朋友的說法。吳先生老家在高雄,現在台北工作,他的看法是,台灣的南部人比較像大陸的北方人,而台灣北部人卻比較像大陸的南方人。

  台灣南部人就像是南部的天氣,更溫暖、熱情、直率。南部鄉親怎麼看大陸?林老板說,常來常往的多了,南部人願意了解大陸,也歡迎大陸朋友來南台灣做客!

  虱目魚的向往

  到南部,總能聽到虱目魚的故事。相傳鄭成功剛到台灣時,吃到這種魚覺得味道鮮美,就問是“什麼魚”,結果被當地人誤聽為“虱目魚”,所以虱目魚被稱為“台灣第一魚”。“虱目魚,大陸民眾也許還不太熟悉。”高雄區域會總干事吳敏貞說,“可是,虱目魚對台灣人來說,就是家的味道。”

  台灣南部漁業發達,漁業養殖、遠洋貨運、漁業加工都是其特色產業。台灣養殖漁業漁產運銷合作社理事主席陳振崑在接受採訪時說,虱目魚養殖最集中的區域在高雄,可幼苗培育在屏東,加工主要在嘉義,“虱目魚養殖加工的鏈條,牽動幾乎全台灣的業者。”

  虱目魚的養殖也經歷了一個轉變。陳振崑介紹說,之前台灣養殖虱目魚都是抽取地下水,結果導致地層下陷。后來,在相關機構的輔導下,採用新技術,淡化海水來養殖,不僅保持了虱目魚的營養和口感,更重要的是解決了生態難題。

  其實,兩岸的漁業交流已經很頻繁。陳振崑舉例說,兩岸的12個省市每年都會舉辦漁業論壇。台灣因為寒帶、熱帶魚都可以養殖,跟大陸業者在很多方面都可以進行經驗交流,兩岸業者從生產、加工、銷售,都已經有了非常深入具體的交流。

  漁民養殖虱目魚,漁會則負責銷售。兩岸簽署ECFA以來,台灣每年輸出大陸魚產品總值超過300億元新台幣。南部漁民有沒有受益?46歲的黃一成從事遠洋漁業和養殖漁業。他說,台灣虱目魚很向往大陸市場,ECFA簽訂后,有更多台灣漁民的魚銷到了大陸,虱目魚也被端上了上海人的餐桌。但ECFA的后續效應還要深化,例如兩岸應該建立共同檢疫中心。

  木瓜的願望

  見到鐘清輝,先問他對大陸的看法。鐘清輝是高雄市美濃區農會總干事,他沒回答,帶記者去看米。

  在農會,米正在被分級包裝。鐘清輝說,美濃是南台灣最大的水稻產區,又因為口感好,在島內頗受歡迎。“現在,名聲傳到了大陸,今年春節就有不少大陸的訂單來。所以,大陸之前對台灣南部鄉親來說,可能還有些遙遠和抽象,可是現在看到大陸已跟我們發生了直接的關聯。”

  進軍大陸市場的,有台灣米,還有木瓜。高雄六龜鄉盛產木瓜。大棚裡,記者看到木瓜都齊齊地順著一個方向生長,果農徐天春說,農會指導進行了技術改造,木瓜都飽滿鮮亮。徐天春說:“每一株都是經過選苗、蔬果、用心照顧的,並不是‘天生麗質’哦。”

  徐天春之前在高雄市區開餐廳,3年前回到鄉下種木瓜。“日子還好嗎?”記者提問,徐天春憨厚地笑了:“不錯啊,我們種的木瓜有賣到你們北京呢!大陸市場這麼大,越來越多大陸人喜歡吃我們南部的水果!”

  高雄市農會總干事蕭漢俊是地道的台灣人,他現在常跑大陸,被周圍的台灣朋友稱作“大陸通”。“其實,高雄人非常希望大陸同胞可以品嘗到台灣好吃的水果,如果更多的米、水果進大陸,直接受益的還是台灣民眾,特別是南部鄉親啊。”如今,高雄水果在大陸也買得到,高雄市政府在上海西郊高農台灣館內設置“高雄物產專區”,專售來自高雄的優質水果與加工品,成為高雄物產進軍大陸首航的第一站。

  (本報台北電)

分享到:

(責編:夏麗娟)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