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

書畫高仿復制——弄假成真為流芳【2】

2013年02月17日08:37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摘要:書畫的高仿真復制自古有之,時至今日,復制品依然能起到延續原作生命,使“秘閣珍玩”的藝術品有“飛入尋常百姓家”的作用。

人工復制:勾描摹寫匯精神

畫案上大小不一的毛筆,瓷盅裡五顏六色的顏料……在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一處安靜的院落裡,工作人員正在復制清代畫家丁觀鵬的工筆重彩《羅漢像》,他們手下的技藝,已經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書畫復制科的科長張小巍介紹,現在人工復制古書畫,一般先對原畫照相出片或掃描打印,制作出一個原大的簡單副本,再在這個副本上覆蓋一種薄而透明的膠版,用墨筆在膠版上依照副本描出一個單色墨稿。隨后將膠片墨稿放在一張白紙上(這樣看得更清楚),上面覆蓋正式復制用的畫紙,按墨稿的輪廓,對比原作,或勾線、或填色、或暈染,反復數次才能完成復制。

“人工復制需要有嫻熟的技法。”張小巍說:“許多復雜復制品的作者本人就是高明的畫家。”畫家陳少梅的夫人馮忠蓮摹制宋徽宗趙佶《虢國夫人游春圖》,常常為一根線條、一塊敷彩、一束發絲反復修改,圖中一匹黑馬,墨色濃重而透明,為了再現它,馮忠蓮反復實驗甚至廢寢忘食。唐代周昉《簪花仕女圖》中,仕女身穿多層透明的紗衫,很難表現。面對這個難題,大家共同分析原作用色和渲染的順序,再經過畫家徐燕孫的學生金振之精心描繪和渲染,終於再現了原作的風採。 人工復制,最難的是將畫作舊紙、舊絹本身的顏色(也稱“畫底子”)表現出來。故宮博物院有一種“全畫”的做法:一幅古畫,摹制達八九成時,用水沖掉浮墨、浮色,用筆沾上與原畫色漬相同但較淺的舊色(以墨、花青、藤黃、赭石等色調配),使用點筆法,由點接成面,將畫底子全部作舊。用這種方法摹制的隋代展子虔《游春圖》、宋徽宗趙佶《聽琴圖》等,都達到了可以亂真的效果。

人工復制古書畫,較為費時費力,如復制《清明上河圖》用了8年,復制《韓熙載夜宴圖》耗時近3年,許多復制品僅此一件,也隻能供博物館為保護原作而替換展覽之用。

分享到:

(責編:墨言、王化雲)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